刘亮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是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继承和传承优秀文化,增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院校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历史发展现象告诉我们,思政教育应当是高职院校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有助于在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走访调研可清楚发现,当前二者之间融合的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缺乏系统的规划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解能力、知识储备等情况个性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有些高职院校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虽然规模浩大,但是不接地气,反而使学生将传统文化和高深、艰涩等词语画上等号。有些专家开设的讲座也是曲高和寡,没有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合理安排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是能唱几句戏剧、习几个大字或者诵读古代名著,应该结合新形势下的新局面、新群体的新要求,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审美能力,致力于将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设置内容。
一直以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一直是强调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以满足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对于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缺少顶层设计,政策保障缺失,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开设较少、师资力量薄弱、融入路径单一等现象,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够较好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利用传统的校园实践活动提高高职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今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中最主要、最敏感的群体。因此,必须抢占网络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可以设立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在专门的教学网站上开设专栏,增加师生的浏览量和学习量。通过各种新媒体开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活动,经常性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网络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宣传方式上,由学生作为主体,结合自身所学专业,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释,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能夯实专业基础,又能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知行结合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需要运用传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对于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例如,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期间,可以结合相关传统节日为学生开展种类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清明节网上祭扫、元宵节舞龙舞狮等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教育内容时,高职院校可以举办基于学生道德和文化素养培养的“经典传唱”“诗词朗诵大会”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践行良好的品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对待生活和学习,并且能够从中感受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重要性。
结束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建成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高职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职业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培养德技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