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释放“幸福”

2021-11-28 13:34:56张京华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张京华

(河北省永清县养马庄乡中学,河北 永清 065600)

一、创设幸福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人的幸福感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教学节奏等,让课堂构成幸福学习环境,促成积极情绪的产生和保持,从而使学生萌生幸福感。创设课堂幸福情境,关键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且提醒自己注意转换角色,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跟学生成为伙伴,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亲近的朋友,让学生心理自由和安全,宽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形成。为学生创设了幸福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激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爱是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师要注重情感投资。教师平时应多走进教室、走进学生,与其交流,从心灵上密切与学生的关系,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消除学生课堂心理紧张情绪,积极情绪油然而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乐中学,学中乐”,引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巧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激发求知欲望,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在课堂中感到幸福。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中学》这课时,我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我向学校收集了各种有关资料和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校园风景图,创设了一个生动鲜明的情境,这不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情不自禁地融进校园风景图中,沉浸在优雅的校园环境里,还为学生乐于中学生活埋下了很好铺垫。

三、开放课堂实践,体验思考践行过程

幸福作为一种感觉可以被点燃和烧旺,可以被激发和放大。教师要摈弃“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尽量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这课时,如果单靠在课堂内学习是无济于事的。这时教师必须解放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投入到多彩多姿的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体会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美丽,陶冶学生的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心灵,这不仅解放了学生,而且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品尝学习的快乐。

四、设置展示平台,收获成功,品味幸福

教师要培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他人的认可赞许,帮助他们长期拥有幸福感并提高幸福感,而能品味幸福的人,自然会更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舞台,如激情辩论、模拟法庭、演讲比赛、情境表演等。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学生愉快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参与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品味幸福。

如在教学八年级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这课时,我就适时抛出“顺境和逆境何者更易出人才”这一辩题,引发学生的激烈争辩。于是我提议用一节课时间来开设一场辩论会,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我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派4名学生代表作为辩手,正方辩题是“顺境比逆境更易出人才”,反方辩题是“逆境比顺境更易出人才”,于是学生分头积极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辩论会正式开始。正反双方围绕辩论主题进行激烈的观点交锋,看着场上的唇枪舌剑,下面的学生也开始坐不住了,也很想上去好好地表现一下,场上的学生风光无限,场下也是掌声雷动。这样非常热烈的场面释放出了中学生喜欢“怀疑、探索、争论和批判”的天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通过辩论,原本“填鸭式”的僵死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动态的、有机的,闪烁着学生智慧之光的过程,实现了优效教学的目的。在辩论中,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自由、学习的充实、学习的快乐,在愉悦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生成智慧,分享智慧,表现智慧,品味快乐,享受幸福。

总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时空,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使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舞台上收获成功、品味幸福,体味学习阶段幸福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