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敏
(宜宾市翠屏区龙文学校,四川 宜宾 644000)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引入具体教学内容的铺垫。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由于不能合理控制导入环节的时长,造成导入环节内容过多,使得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过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具有时间较短、内容精简的显著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为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缩短导入环节的时长,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的传授有很高的热情,但是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有时会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不尽相同,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向学生传授过多内容,使其难以消化和吸收。
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顾着播放微课视频,忽略了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掌握文本中的重点知识。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合理开发与应用微课。在微课结束的时候,要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一)注重选题的科学性。历史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要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呈现,要和历史教材内容相结合,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应用。微课的应用要突出针对性,让学生在观看后能对学习的目标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发挥微课的作用。如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学习到全面内战爆发的内容时,制作微课的时候就要将涉及的重庆谈判重点突出,让学生对蒋介石多次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以及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加以明确。这些都能够通过微课进行呈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内容科学设计微课。在应用微课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并要注重其适当性、合理性。在选择题目后,要结合内容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重点,课题的设计要体现出细微,有很强的针对性,内容要尽量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对学习重点一目了然,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再就是定位要保持准确,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保障资源的完整性等。比如在关于“重庆谈判”教学内容的讲解中,要让学生通过微课对历史背景有个了解,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当中,这些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着积极作用。
(三)微课运用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运用,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微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和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中的知识内容。比如,面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运用微课教学时,首先,要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为主,为今后历史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其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信心,进而有计划地展开下一步教学。面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如果面对的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要鼓励学生主动制作微课,提高和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运用微课,创设温馨的教学氛围,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程的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正以多样化的方式发展着,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还能让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掌握和理解文本中的重难点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与自主意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扭转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灵活地运用微课展开教学,创设温馨的教学氛围,帮助和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化解历史难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意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更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局面中,运用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因此,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師不能一味地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展开教学,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全方位地向学生提供历史知识,延伸与拓展知识范畴,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的容量,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微课的开发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并且随时观察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反馈意见,以便及时改进、及时优化,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