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定位和思考——以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8 13:34:56何晓红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何晓红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2013年《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在民族文化发扬和传播的作用,对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推动高职生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加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职业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和寻求一条适用于当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发扬的教学方法,将少数民族特色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得以真正走近、了解少数民族传统,将之弘扬、传播、发展下去。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民族文化是维系和团结各个民族的重要核心,弘扬、继承、建设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对外交流,能够有效促进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一股极其重要的精神文化助力。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飞跃,现代化社会中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许多地区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节庆文化、传统艺术等重要文化宝藏正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亡,部分传统手工艺技术已经开始出现青黄不接、无人继承的现象,故此,国家近些年越来越注重对各个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和传承。

2019年,中央财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不少学者也将研究集中在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此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提案,譬如说,《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与对策浅析》中就提出了现代发展和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案,也对此进行了细致分析。

贵州位于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我国境内少数民族共居的大省,包括了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自90年代以来,贵州当地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俗节日、艺术、特色工艺等逐渐消失在时间中。由于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渗透越加频繁,造成了当地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始衰退乃至消失。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想要推进当地民族文化传承,就需要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让当地各个院校充分发挥出教育平台的优势,肩负起传播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为推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建设,把建设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工作进行融合,积极推动为我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定位与影响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为社会和国家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同样也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贯穿和传播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以及相关文化、艺术、旅游业等领域的发展,还可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文化底蕴,丰富职业教育内容,加强高职生整体文化修养,提升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对少数民族文化教学予以重视,构建和研究一套适用于高职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体系,把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定为教育教学任务之一,添加和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培养技能型一流人才的同时,推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进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联合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做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工作。

三、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校园活动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高职学生的整体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学校应当将当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构建和谐共处、友爱团结、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氛围,使得学生们从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中,激发出民族融合精神,提高人文底蕴。

譬如说,民俗节庆活动能与校园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十分适合调动整个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学校与教师可以以贵州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长居少数民族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在学校内组织开设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现代节日、传统节庆和少数民俗文化节日共同举办活动,像是苗族的花山节、白族的三月节等,带动学生开展民族服装走秀展示、少数民族美食集市、山歌对唱比赛、篝火晚会等,使得原本对民族文化不加了解的学生能有一个切实接触和感受的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以及没魅力,且能够带动整个校园传统民族文化交流的氛围,在热闹欢快的节日氛围中发现和感受到少数民族风情。

(二)调整职业教育文化专业设置

目前贵州省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建设、发展,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和号召,贵州当地职业学校需要肩负起传播与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职责,从学校教育系统和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入、落实到职业教育和学生教育中去,真正做到民族传统文化与多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相互扶持相互作用,让高职院校成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窗口,真正意义上成为当地特色民族文化教育的关键推动力量。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示范性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和开展教学课堂体系的重新调整,让职业教育教学转化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渠道,比如说,对现在校内各个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设置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手工艺、文字、服饰、建筑等丰富多元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综合性、多元化、科普性和教育性的民族文化选修课程,以此来引导和带领学生走进贵州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去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利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来调动高职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高职院校应当在保证专业技能教学的基础上,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推广与创新提供助力,按照民族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越来越强,近年来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对于拥有多民族世居的贵州省而言,当地特色民族传统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能够成为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助力,故此,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集中大量少数民族的文化院校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积极推进当地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吸收和借鉴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开拓高职学生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精神,顺应社会和当地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一流人才。

结语:职业教育院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渠道,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适当调整教学课程体系,打造和构建民族和谐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特色活动,以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为己任,为推动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