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益人才培育的模式和意义——以某人才培育项目为例

2021-11-28 13:34:56杨柳青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杨柳青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公益行业领域里,公益人才作为其中一个要素,越来越发挥了核心作用。近几年来,很多人越来越热衷于慈善事业,并且逐渐进入公益行业,更有了许多专职的公益人士,开始专门从事公益服务。他们在公益的许多方向和领域提供了许多服务。一定数量的社会问题因此得以解决,但同时也有问题浮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的总量较少,增幅偏小,缺乏专业性,缺乏社会关注度,缺少对人才的培育,人才储备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早在2001年,中国逐渐出现了公益创投的相关理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公益事业的重心还是放在了公益机构公益项目上,投入到给公益事业的个人成长的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某公益人才培育项目是通过申请、初筛、人选考察、专家评审的方式评选出20-40岁之间两年以上公益从业经验、有志于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引领行业发展的公益组织创始人或主要负责人。项目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具体的资助和帮助为公益人士营造一个适宜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增强公益人才的信心,拓宽公益人士解决问题的思路,适合于目前国内对公益事业和公益人才的支持和保护。

作为一个充满爱和帮助的领域,公益事业是特殊的行业,但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专业的公益人才不是志愿者,他们作为普通的从业者需要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并且需要提升自己的空间和机会;其次,推动行业发展不仅需要通过良好的政策和机遇吸引其他行业有相关志向的人才加入,同时需要提高目前已经在公益行业内工作的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既能够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进步,又能够利于公益人才日后有机会逐渐向商业的模式转变。基于这样的考量,某公益人才培育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才进行培育扶持和帮助。

一、以经济资源稳定事业发展

项目为公益人才提供每年5万、连续3年的资金支持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这个资金可以用于机构的成长和运作,也可用于公益人士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获得经济资本有利于公益人士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提升和塑造自己,从而带动机构发展甚至公益行业的发展。

二、通过项目朋辈网络成长支持

该项目每一期的期限为3年,项目最初的设想和理念是帮助公益行业有潜力的年轻人,起到榜样的作用,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未来领导者的发展。要求受助人个人及其机构正处在初创期或成长期,目前的发展遇到瓶颈,个人和组织都有意愿改变,但受到缺乏资金、指导、资源网络的限制,但只要他迈过了这道坎,他就能为自己、组织或某一领域,乃至行业带来较大的发展。项目运用慈善企业自身网络的优势来帮助这些公益人才扩大自己的支持体系,帮他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通过项目的帮助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与前辈或教授的交流中拓宽自己的眼界,在学习和参访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三、搭建社会网络构建资源平台

布迪厄提出,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之所以活得不一样的社会资源和权利,是因为他们占有不同的位置,所谓社会资本,说的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大家都熟悉这个网络,它是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较为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因此,项目构建了资源的平台,建立专家导师、跨界人才及伙伴的线上线下平台,发挥整合资源、支持指导、互通信息、沟通交流等作用;针对不同需求通过“导师制”链接管理、筹资、传播等跨界专业资源;面向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传播,有媒体进行全程报道,提升知晓度、增加社会影响力。从资源平台方面为公益人士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通过访谈,参与项目的公益人士纷纷表示项目在资金方面的支持直接帮助他们更好地从事公益行业。在公益行业薪酬待遇较低的情况下,公益人才们能够运用资金保障自己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除此之外,运作项目的经费充足使他们在领域里能够大展拳脚,促进了机构和组织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行业的发展。通过各种培训和督导,公益人才们不再只是埋头独自发展自己的机构,而是能够接触到更多相关有经验的人士,学习到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从而进行吸收和借鉴。运作过程中,伙伴们相互之间有许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这些公益行业的精英和翘楚们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彼此的接触中能够互相学习和帮助,同时,公益人士之间形成的关系网络使他们拥有了自己以往或许无法达到的人脉网络,而这些社会资本使他们能够在运作自己机构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便利。

目前项目在不停运作中,通过该公益人才培育项目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模式可以落地到其他地区,并且在其他地区的实践中获得新的收获。在项目逐渐进入到大众视线的过程中,各界对公益人才培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项目积极回应了人才困境的问题。虽然多数的公益人才是由于缺乏物质上的资源而选择申请加入该项目,但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所构建的桥梁和网络无疑坚定了他们在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也提升了他们的认同感。

在未来的提升方面,随着参与项目的公益人士对外交流和参访的经历增加,他们借鉴外地经验或者自己研发新的项目的意向也在逐渐提升,在未来的项目学习安排中可以更多地回应伙伴们的需求,在创新方面寻求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对接。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伙伴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