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8 13:34:56王方琦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王方琦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田墩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125)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发展学生的情感。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也得到了推广。虽然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分组不合理、合作任务难度较大等。因此,在小学美术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清现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虽然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习惯于将自己当作教学的主体,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旦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分组不合理

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了合作学习效果。就当前小学美术教学来看,教师在分组时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而是采取随机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小组全是优等生,有的小组全是差生,这种不合理的分组会加重“两极化”现象,不利于高效传播知识。

(三)小组讨论问题设置不合理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问题讨论是小组合作的核心,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究,在设计问题时比较古板,通常是以一道题目为例,设置一种固定答案,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种做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喧哗严重

合作学习是小组为单位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讨论、交流是必须经过的流程,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小、好玩、自控能力差,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讨论一些别的问题,甚至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过于喧哗,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只有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想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重视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表现,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同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1]。

(二)合理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实现合作效益最大效能的关键。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做到合理分组。首先,要控制小组成员,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应在4~5人;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每一组的能力水平要相符,小组成员之间要形成互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竞争。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系统摸底测试,包括笔试和口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来分组,每一组要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差生。通过这样的分组,不仅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促进,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发展,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2]。

(三)合理选择问题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高效消化教学内容,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将知识转化成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这一层面。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3]。如,在“化装舞会”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化装舞会上你最想化成什么样?然后让学生大胆进行创作。”以学生最喜欢的事物为对象,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四)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监督的角色,让教师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表现,做好相应的调节关注;同时,教师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发展[4]。另外,教师要注重课堂秩序的维护,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以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主,同时,要采取一些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综上,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作分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设计问题,积极维护好课堂秩序,进而实现高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科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