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创新信息化手段提高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的实践和探讨

2021-11-28 13:34:56龙冰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龙冰

(黔东南技师学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般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幼教的教学工作。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优化整合更多的中职学前教育教学模式,融入中外多元化、创新及高效的学前教育理念,不断对学前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此更好地强化中职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当前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方式较为广泛,但教师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中要求学生集中听觉和视觉配合学习,若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开展教学设计,使得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理论课堂的教学有效性[1]。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质量。急需一种新的创新的信息化手段降低课件制作的难度,提高课件制作速度,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创新信息化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全新的情感体验

在开展中职学前教育理论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应不断的激发这一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增加和创新学生对于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其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幼教工作的认可。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学前教育的中职生更加清楚和全面的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意义和内容,以此激发起深入到幼教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各种教学情境的理解和感悟并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微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入中职学前教育的个性化、直观性的教学情境中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点,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教学氛围带来的全新感受及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创新信息化手段对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幼师这一行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掌握的知识并尝试创新,通过知识的更新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强化自我,最大程度上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性的知识及教育工作理念,还需要了解最新的改革内容,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与职业素养的理念相互融合,促使学生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到职业素养的意义。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创新转变幼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最新的教学思想,以此最大程度上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特点及需求的幼师[3]。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创新在网络上搜集当前时代下幼儿教育相关的热点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热议的幼教问题进行探究讨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幼儿教育的最新技巧和方法,提升幼教工作的教学有效性,可以有效对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水平进行补充,让其能通过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自己对于幼儿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强化幼师在未来工作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及教学能力,为后续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质量水平的发展。

三、创新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中应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急需创新信息化手段的形式下,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着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契机,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元化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学前专业理论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前专业学生自主参与信息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引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化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科学合理、高效针对性的运用在幼教工作的实践性过程中,促进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发展,达到强化中职学前教育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信息化手段下的模拟教学活动、幼儿保育技能大赛区、幼师基本功竞赛等等活动,将信息化的手段融入各项活动中,通过播放视频、整理课件等等活动更好地强化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及学习质量[4],将通过不断的全新信息化手段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模拟实践内容。

结语

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中职学前教育的理论、实践质量和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信息化手段,并通过创新信息化教学情境和创新信息化手段对中职学前教育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运用创新信息化手段中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手段,最大程度上强化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综合素质水平,为国家幼教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教学人才,促进我国幼教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