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分析

2021-11-28 13:34:56王银芝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王银芝

(桓仁满族自治县西园小学,辽宁 本溪 117200)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评估,通过师生之间、认知主体和课题之间的情感氛围的构建,建立起适宜的学习环境,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和环境中开展学习,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情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教学受到教学空间的限制

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当仅限于课堂范围内,更应该帮助学生大语文观理念的学习。当前教学中,教学空间的狭窄限制了学生走进现实进行情景体验的机会,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缺少对生活的感悟,无法走进作者,对文本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1]。

(二)教育资源开发程度较差限制了情境教学的开展

当前,大部分的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部分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学生无法通过网络进行课外相关资料的查询和阅读,教师对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相关故事内容的延伸。

(三)教师注重情境设置本身,忽略了文本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多种形式的情境教学,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使用该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过多的应用多媒体进行不相干图片的设置,忽略了文本的学习,只考虑教学外在的形式化,缺乏对教学内容文本的重点解读。

(四)情境教学缺乏精心设计

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课堂的整体把握,缺乏情境教学与教学目标的结合,许多情境的设计脱离课本实际内容,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缺乏对情境创设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考量。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进行影音视频播放,创设直观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直观的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形象,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调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的进行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索。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成为直观的可感知的东西,通过影音视频等形式进行情境的创设,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与文章内容情感可以共鸣的音乐,进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殊的氛围当中,对学生的听觉进行调动,帮助学生进入文章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文章的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文本的学习。

(三)在课堂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考量,紧扣文本进行问题的设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具有启迪作用[2]。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通过对语言的锤炼,进行文字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和训练,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和文本,进行感情基调的调整,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通过对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高语言的科学性、形象性,进行文字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带给学生丰富的感官享受,营造浓厚的教学语言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表演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中的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相应角色的扮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文章的类型,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表演,走入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性格,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音乐、提出相应的问题、对语言进行锤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徐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