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世松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机械制图”是高职学生必须接受的技能教育课程之一,在教学指导活动中,其围绕3D绘图技术、机械制图元件绘制等活动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对学生的绘图技能与做图技能发起针对性的训练。打造高质量、多元化、互动式的“金课”,才能更好地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育人质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大概念纳入到了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当中,认为“金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首先,国家对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要求作了强调,提出了课程思政理论,强调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手抓”,但面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育孤岛化的问题,高职“机械课程”无法有效切入教学工作当中,教学整体效率偏低[1]。金课式课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强调课程高阶性的同时,能够以构建“金课”为目标,选定适当的方法将课程思政理论带入到教学活动中,完成课程思政与“机械制图”的“两手抓”其次,金课式课程教学代表着对有关院校教学能力、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的认可,金课的打造离不开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配合,努力贯彻“金课式”教学理论,能够实现学校、教师的三位一体,提高授课质量。
将课程思政体系纳入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更能够发挥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在“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不仅要成为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填充物,更要成为金课式课程教学体系的参考标准。在尝试构建金课式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可尝试将现代课程思政理论带入到“机械制图”教学活动中,实现“机械制图”课程的情景化,拓展和完善专业教学课程的出发点,借由专业技术教育完成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渗透教育。教师应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课程教育理论,针对严谨作图、认真绘图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结合作图规则完成机械制图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忍耐力,做好思想方面的教育引导。教师可针对学生未来的从业要求对学生发起政治思想教育:社会的不断进步向岗位提出了要求,岗位又向各个单位的人才提出了技术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其在汽修、车床、数控加工等专业中都会接触到不同的零件材料,对这些零件进行思考、加工,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更好地服务社会。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知识链,适当拓展“机械制图”课程的授课范围,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为“金课式”课程教学的落实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金课式课程教学所指的是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管理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金课式教学的有关要求,强调教育的现代化、高效率,才能在根源上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在构建金课式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成教学指导任务,依靠现代技术的推进实现教学创新,完成教育、教学的两手抓,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搭建相应的线上教学平台,除传输基本的机械制图技能之外,教师还可利用线上平台向学生分享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绘图技巧,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教师可在线上平台中与学生开展互动,针对学生的技能问题、学习能力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机械制图技能,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线上制图成果进行评价,在线下环境中开展讨论活动,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的两手抓,才能够为金课式教学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课业表现进行审核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越全面,对于学生的了解越透彻,教学活动的后续推进便能够得到来自教学环境的有力保障。金课式课程教学理念贯穿于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各个环节,推行科学化的教学指导体系也十分必要。教师可在“机械制图”教学活动中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强调学生对于专业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对学生发起长期性、跟进式的评价,首先,评价学生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态度,针对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势;其次,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继续补充教学内容,对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讲解。“金课式课程教学”强调了教学活动的“两性一度”,教师应发挥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特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育质量。
结语:金课式课程教学理念的诞生为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新的任务,面对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三大目标,教师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融入新元素,构建新方法,实现课程教学与金课式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