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1-11-28 13:34:56石姚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石姚

(易县第一小学,河北 保定 074200)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年纪小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散漫等问题,给数学学习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部分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仍然采用把教材知识内容和概念强行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做笔记、背知识点等方式对知识进行记忆。学生在这种刻板的教学中学习热情也逐渐消失,还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固化,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要从小教育的,要想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创造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学高年级阶段正是创造型思维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上,更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因蒸馏机的发明而被大规模淘汰,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而随着能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内燃机被发明出来,直接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发明又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再一次变化,这些新事物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性人才的贡献。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创造性人才更是为世界的改变做出来不可忽视的贡献。这个社会永远都需要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的实际课堂教学现状

在根据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课堂教学现状的情况来看,国内小学数学的现状受诸多因素影响,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其一,虽然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要求重塑教育课堂氛围,但大部分教师依旧存在课堂气氛僵化、教学方法依旧老套等问题。虽然核心素养教育在国内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但其实施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负责传承课堂知识的人,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则还是被动地“存储”知识。长期在这种模式下,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将越来越少,进一步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之下,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习惯,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是按照固定的解题套路来解决问题,从而忘记了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因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束缚下,往往会让小学生形成固定老套的思维方式,不会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随机应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深挖教学内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受、发现、探索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自行车的骑行视频、汽车的行驶视频、火车的开动视频,还有飞机的降落视频,让学生从这四个视频当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当学生发现,这些视频中都有圆形的轮子时,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入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对应的问题,如“每天怎么上学?”有的学生说骑自行车,有的学生说家长开车来送。接着教师可以再深入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车轮都是圆形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教师可以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如果车轮不是圆形的,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教师利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个开放式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多假设几种轮子的形状,然后分别阐述不同形状轮子的缺点,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轮子,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假设、证明、结论,最终一致认定车轮是圆形的最符合实际情况。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到教学内容中来,然后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高年级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之外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思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之中突破自己思维的禁锢,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学生的不断思考中得以提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坚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为了不耽误课堂教学进度,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彼此交流探讨中可以互相借鉴,拓展思路,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也有重要的帮助。例如,在进行《优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提出思考任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去思考烙饼问题,即小明家有三口人,每人需要吃一张饼,已知妈妈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每面三分钟且两面都要烙,怎样才能够尽快吃上饼?这是一道发散性思维很强的题目,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教师要为小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让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说出最终结果以及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能够被充分打开,当学生的思路足够开放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就得到有效提升。

(三)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会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正面认同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否定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互评,多角度地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发言进行客观评价,保护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例如,网络红人“手工耿”曾说,初中时从武侠片里产生灵感,想要制作一个提升指力的小道具,可是把这个想法和物理教师沟通以后,遭到老师和同学嘲笑。初中毕业后,他继承父亲的焊接手艺,制作了“脑瓜崩”“加特林机枪”“雷神锤包”“菜刀手机壳”等创意手工制品,还发布了制作视频走红网络,因而他被称为“现代的艺术家”“发明界的泥石流”。试想,如果当时他的想法得到了老师支持,很多创意可能更早面世。创客思想出于兴趣与爱好,把各种创意、想法转变为现实。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着人文关怀客观地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创作思维转化为现实的喜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数学主动思考,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