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探析

2021-11-28 13:34:56彭慧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彭慧

(临湘市职业中专,湖南 临湘 414300)

关于体育课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通过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在体育课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以及技能的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以上是体育课的主要优势。体育课的另一优势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相比于其他课程体育课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部分,可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因为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是正在身体发育的阶段,所以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师开展体育教学。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意义

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克服学习困难,获取学习的成就,使体育学习更加高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中职学生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1]。体育经常被学生认为是娱乐的学科,没有对课堂纪律加以规范,学生没有重视。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拥有正确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学会一到两种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比如太极拳;熟练掌握一项球类运动等标准。所以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学习体育技能,教师可以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程是互动感较为强烈的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死板以及照本宣科,体育课基本是脱离课本的一门课程。体育的上课时间基本是在操场进行的,课堂面积广,教师上课相对自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友好心理,不会过于抗拒。尤其是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自我感较为强烈,有明显的叛逆心理。学生通常会认为自身已经步入成熟,脱离了幼稚阶段,在社交活动等方面表现出相对成熟的举动,教师如果以一种命令的姿态约束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抗拒心理,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可以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和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思想以及理解学生的行为,建立起如同朋友般的友好关系。所以教师与学生能够建立和谐融洽的友好师生关系,学生就会配合教师体育教学,对体育产生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接受学习内容,使体育教学效率提高。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体育技能的动作,学生就会产生向往,希望可以同体育教师一样熟练掌握技能。

(二)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是一种抗拒、消极的心态,学生无法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枯燥乏味[2]。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在体育课堂中加入体育趣味小游戏,比如,教师在讲解《健康与体育》中“竞技体育的魅力-足球”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足球传球,在传球过程中球不可落地、不可使用手进行传球等规则,教师进行计时,用时较短的学生队伍获胜。中职学生的课下活动比较丰富,近年来综艺节目受到学生的广泛追捧,所以教师也可以借鉴综艺节目中的体育游戏,进行趣味教学,例如在接力跑中设置游戏关卡,或者在起跑时原地转圈十五圈,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胜。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可以用比拼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比拼的过程中学习体育技能并且熟练掌握。

(三)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传统的改革方式是让学生八百米跑、仰卧起坐等考核方式,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创新考核方式,不能只注重于学生的最终成绩,忽略学生的努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考核方式,但是评分标准由教师决定。还可以课堂小结时进行比赛,比如《健康与体育》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篮球赛等进行考核,观察学生在比赛时对于体育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打分,使学生考核时不会产生抗拒以及厌恶心理。

三、结束语

学习兴趣兴趣时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以及唯一内动力,学生拥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行为才能高效的持久下去。中职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