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对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

2021-11-28 13:34:56吕天成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吕天成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11)

化学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学科,涉及众多复杂的化学现象,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与思考。近年来,初中化学教师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积极分析他们学习出现困难的原因,找寻到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从学困生角度出发设计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由浅入深地讲解化学教材上的内容,逐步带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本质内涵。

一、造成学困生无法提起学习化学知识兴趣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不愿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当中,逐渐成为化学学习的学困生。

首先,学困生无法对化学学习提起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当,在课堂上,教师不知道如何讲解教材的内容,未能明确教材的重点内容,尤其针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是无法深入讲解,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其次,学困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到良好的教学方法,未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无法构建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未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大大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与理解,降低了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最后,学困生无法投入到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当中,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未能从客观的角度评价学生。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却没有从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降低了他们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自信心。

二、提高学困生对化学学科学习兴趣实施的策略

(一)帮助树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目标的设定对改变学生学习心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在课堂上,化学教师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目标,鼓励学困生自主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当中,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化学知识的本质内涵,使学生主动了解到化学现象的形成过程,认识到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逐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内容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使学困生了解到自我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明确本章节中原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的区别,确定出原子的具体结构形式,逐步完成本章节的学习任务,进而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

(二)增多实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模式的创建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师积极创设实验化教学课堂,带领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探索当中,以实验内容激起学困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使学困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对化学学习充满了兴趣,主动了解到化学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真理。例如,教师在讲解《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这一章节内容时带领学生投入到酸碱性检验实验当中,让学困生自主检验液体的酸碱性,判定液体呈酸性还是碱性,研究出酸性液体与碱性液体之间存在的区别,对实验探究充满了兴趣,进而提升学困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现象与生活案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释了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化学教师积极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案例联系在一起,以生活实际案例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自主思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化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形成较高的实践探索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燃烧和灭火》这一章节内容时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案例,引领学困生从生活中探索燃烧的条件,使学困生逐渐摆脱自我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原理在生活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结束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经过化学教师的长期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化学教师积极创设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困生自主投入到化学知识探索当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