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跃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高莲小学,广东 河源 517000)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部分老师会认为这是娱乐课程而忽视它本身的作用。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德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它还承担着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教学者应该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臆断的,并没有切实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奉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进行教学方法的一个转换,这不仅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也体现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而且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学生在奔跑中、流汗中找到体育课程带来的快乐,并促进他们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体育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代领学生一起做一些手腕、脚腕和拉伸运动的训练,让学生的肌肉得到一个放松;其次,一个班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些学生,即使遇到身体不适,他们也不愿意开口给老师老师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主动询问本班学生有没有不适的地方,然后把身体不适,让不适合强度训练的同学去原地活动。组织分小组体活动,一起跳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表现了老师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和交流中获得的快乐,既保证了他们的运动量,又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人物之一,但是部分教师缺乏个性化教学的思想观念,坚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小学儿童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使身体状况不佳,经过后天的训练,也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体育老师在组织教育教学前,要对本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部分教师会过于追求课堂效果和训练情况,而要求学生进行大程度的训练,导致学生出现缺氧和心跳加速等状况。所以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在训练之前会让学生做一些准备运动,让他们的肌肉得到一个放松,再根据我对本班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一个个性化教育教学,以确保他们能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个性化发展。
例如:体育老师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组织个性化教学,可以让在准备活动结束后提出全班同学一起做一个小游戏:绕障碍跑。分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反应快,用时短。教师把障碍物依次放好,然后让小组成员做准备工作,哨声响起就可以加速奔跑了,其他同学在兴奋的喊叫,老师也在时刻观察秒表。在这种游戏训练中,不仅是教师基于学生性格特点而组织的教育教学,而且在这一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课程的参与感,促进肢体协调和反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合作的关系。
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大部分代课老师都只是关注自已所带课程的教学,而错失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体育课程的质量也得到了教育界和家长的重视,而传统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束缚了儿童天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全面发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方式。体育运动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把自身对体育器材的一些知识教授给学生,拓展他们对体育器材的知识面。体育老师不应该对身体状况不佳的学生有个人偏见,不能因为学生在体育课上做得不好就对他们严厉批评;教师最重要的运用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教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进而推动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巧提学生自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篮球很有利于帮助他们进行一个全身的拉伸,以祝他们长高。体育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投篮比赛,制定游戏规则,让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一个积分比赛。一开始,学生可能出现篮球投不进球框的情况,这时教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别气馁好么?让我们再试试看。”学生通过老师的估计获取一个动力来源,就更加卖力了。在球进去的那一刻,教师可以跳起来祝贺他们“哇!你们也太棒了!希望你们继续加油!”教师的估计可以让学生获取到信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感受到努力的喜悦和获取成功的自豪感。
总结:将“立德树人”植入小学体育课堂中,对于体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必须要切实地去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在传统教学的理论上进行创新,扬长避短,尽量利用当前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开展。另外,小学儿童活泼好动,难免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这时就需要体育老师沉着应对,安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不对体育运动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体育训练中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