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凤
(广东省吴川市梅菉街道城建小学,广东 吴川 524500)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而信息化课堂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切实达到促进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大语文是最近一段时间语文学科教学领域关注的一个主要理念。大语文这一基本理念内涵一方面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1]。大语文主要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语文学科进行相关性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体验到语文的文字之美以及学习乐趣。同时,大语文这一理念还注重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的应用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语文教学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应该积极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行分析和观察,提升自身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应用能力[2]。但是,从具体的调研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课文文字语篇的背诵或者相关语文习题的练习等方面,对于语文自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感悟不足。这就充分体现出语文自身在基于大语文背景下的学生主动性地调动与激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优化与提升。
大语文教学理念不仅关注课堂教学,也关注课外学习环境。只有将课堂资源以及课外学习资源进行系统的优化与整合,才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在学生的阅读材料的整合以及学生阅读环境的打造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教学环境所具有的正面影响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在今后的大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改进与提升中,还应该注重对现有教学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特点,促使教学模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还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转变传统的教学学习模式和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利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协作,教师还要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3];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拓宽教学途径,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在避免时间浪费的同时还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确保能及时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应该积极地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大语文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将大语文教学理念与日常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机的融合,在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知识技术,更好地满足未来大语文理念的发展需求,也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的现代化环境和条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拓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语文主要是以对文字的认知和对文章的记忆为主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对语文的基础学习还需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将语文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多样性特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师可应用情境教学法、VR体验法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课堂体验,引导学生将丰富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语文教材相融合。在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增加语文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突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可行性作用。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小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对于旧的知识还没有及时消化,就要学习新的知识,一时无法较快的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掌握的较为模糊。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教学课堂创建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语言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感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结语: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高度融合,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大语文理念在更大范围得到凸显。在今后的大语文理念的执行中,应该围绕教学理念所需要的师生配合、教学观念以及信息化环境支持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