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指导策略的应用实践

2021-11-28 13:34:56牛尚芳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牛尚芳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关桥乡东坡小学,宁夏 中卫 755200)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需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效率、质量比较低,对于阅读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批注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批注,在师生共同批注下,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一、明确批注式阅读的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需要让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有评估、有方法、有目标,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过于随意的批注式阅读课堂模式。其次,教师在为学生设定批注式阅读学习目标的时候,需要结合和学生对话、和作者对话内容,教师需要先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作者的编写意图,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设定学生批注式阅读学习目标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积累与阅读经验,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关注学生发现、思考问题的敏锐性与深刻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方面训练,把以上内容都要融入到学习目标中去,让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展开阅读批注,鼓励学生去讨论、质疑、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究答案,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展开分层阅读批注法指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各自和文本内容进行对话,然后教师再结合文本载体来展开师生对话,前者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后者对话是阅读活动的拓展与延伸。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具备较强的层级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来获取信息、做出正确的批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阶段获取知识,让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掌握更为全面、深入。学生的批注如果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批注不具备任何的学习意义,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越读越乱,由此,教师需要展开分层阅读批注法指导。在第一层阅读批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概要、文本结构,疏通文本的含义,小学生在初步接触一个陌生的文章时候,会对个别词句、生词产生认知障碍,这时候就需要把这些地方用文字圈画、标注出来。同时,学生还需要在第一层批注中对文本的观点、结论、事件、人物进行掌握,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以符号批注为主,可以用红笔批注;在第二层批注过程中,学生已经初读了文章,接下来教师需要指导细读文本内容,需要在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方面加以批注,从中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这个阶段是批注式阅读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质疑与鉴赏。质疑主要是指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写出自己的批注,鼓励学生去体验、参与、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对这些内容进行批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语言能力。

三、实施批注、反馈、再批注的指导模式

在批注、反馈、再批注阅读教育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通过预习批注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学生能够初步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把批注内容记录下来。其次,是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对批注内容展开交流、探索,从中明确学生对于文章梗概、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批注开展评价,从中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批注进行反馈之后,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再批注,二次批注过程较为重要,学生需要站在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整体来把握文本的内容,把人物形象写在纸上,让文本内容充满生机、更为丰满。教师在批注指导中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角度,比如,重点字词含义、文本结构布局、修辞手法等,并且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批注阅读,增强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首先,教师要在语文批注式阅读中允许学生“误读”,这样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自信心,实现主观式阅读、多元化阅读,更为全面掌握文本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学习与感悟,从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进度、阅读需求,以此来设定批注式阅读指导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阅读进度,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趣味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