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21-11-28 13:34:56刘丽欢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刘丽欢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益海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700)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可是,在小学一线的美术老师遇到美术欣赏课,都会感觉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情,诸多的原因导致在欣赏课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欣赏课缺少兴趣,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互动性不强,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等。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达到以上目的,当然也只有解决好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备学问题,让学生去预习

教师上课前要备课,那么学生上课前也要进行备学,尤其是欣赏课,一般欣赏课的内容比较专业、深奥,理论性较强,如果学生课前不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那么这堂课对于他来说就是“与他无关”,只有教师给予了备学问题,让学生去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学习,这样在欣赏课上学生才不会一无所知,才能找到与教师共有的话题,学生就不会置身于事外。

如,在教学《雕塑之美》一课时,课前我布置了三个备学问题:(1)什么是雕塑?(2)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雕塑?(3)雕塑可分哪几种?备学问题一定要清晰明确,否则学生就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另外, 还明确分小组查找一些相关雕塑作品,并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资料的整理,可手写也可打印,但要简明扼要,以便课上交流。我一再强调课上要比一比哪一小组查找资料最完整,这样学生查找资料才更有积极性,他们的主观意识被激发起来,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的愿望就更强烈了,当然最后查找的资料也是很全面的。

二、合作交流,让学生去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组内同学必须相互帮助,做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情,鼓励本组同学尽最大努力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在解决疑难问题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自由性,教师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让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还是《雕塑之美》这一课,根据课前预习查找的资料,小组内选出一位雕塑作品推荐员,等会分小组向大家介绍雕塑作品,并且要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推荐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小组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小组将组内找的材料进行组合整理,有的小组选出了查找资料较全面且表达能力强的组员当作品推荐员。随后开始在班内进行作品推荐学生在小组选举推荐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无形中再一次对该雕塑作品进项了解,加深了印象我们只有放手让孩子小组去交流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三、精选图片,让学生去品味

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并对美术作品的真假、创作年代、艺术质量的高低的识别与确定,或者是对各种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的分析与评价,上好美术欣赏课对美术作品图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美术作品图片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一)图片内容的亲近性,如《雕塑之美》一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欣赏了一组雕塑图片,这一组图片都是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雕塑,有市中心步行街的雕塑,还有购物公园内的景观雕塑,以及学校内的雕塑等,所以在欣赏作品时学生不时发出惊叹,表示对该雕塑很熟悉,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乐于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图片内容的代表性,《雕塑之美》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不同的雕塑,古今中外的雕塑太多了,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古代西方的雕塑选择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它是写实美的代表。古代中国的雕塑选择了《击鼓说唱俑》因为它是表情美的代表。中国现代作品选择了潘鶴的《和平》和郝重海的《蒸蒸日上》,因为他们是材料美和抽象美的代表。西方现代作品选择了亨利·摩尔的《着衣母婴卧像》,因为它代表着和谐美。

(三)图片类型的新颖性,在进行圆雕与浮雕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圆雕,什么是浮雕,我将两个雕塑实物拍成了照片先进行展示比较,然后再出示实物,这样非常能吸引学生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非常直接的区分了圆雕与浮雕。

四、留有时空 让学生去体验

如果一堂美术欣赏课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那将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到最后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吐沫飞溅,学生却是昏昏欲睡或私下在喋喋不休,所以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课上要适时留出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雕塑之美》一课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走进体验馆”,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现一下雕塑的美,你想表现什么美?请用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大家。我将用立得拍相机拍下学生不同角度的动态,任务一给出学生的手都高高举起,“我来,我来”“我,我” 这些是学生发自肺腑的声音,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我想这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是被激发地淋漓尽致。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我们心中有学生,课堂上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各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方式来教学,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才会更加生动有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