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情 奇景 奇采——浅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21-11-28 13:34:56周作荣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周作荣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第九中学,湖南 衡阳 42182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之作。岑参(715-770),南阳人(今属河南),年少早慧,九岁能属文,二十岁赴长安献书求官未成。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公元749年)首赴边关,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文书,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公元754年)再度出塞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入朝任右补阙,结束边境戎马生活。大历元年官至豪州刺史,后罢官,死于成都居所。

一、结构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于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节度使的僚属)之时,武判官是其前任。当时边境一带,战事不断,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西北边疆军队生活了多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与雪窖冰天的塞外景致有长期的观察和体验。全诗以咏雪为经,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优美、意境悠远的雪中送友图。

(一)第一部分:咏雪,气势雄伟,场面广阔,想象丰富

全诗大体分为两部分,前十句写雪景暗寓送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喻雪花,形象奇丽,新颖而生动。这是一个出生在中原的诗人才有的感受。“忽”字把诗人那份惊喜刻画得淋漓尽致,也说明这场雪来得非常突然。早晨,诗人推开门,看到雪花纷飞,地上,树上,房顶上都白了,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构成了一幅唯美的漫天飞雪图!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散入”两字把视野由室外转向室内,写出塞外大漠的奇寒:“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同时也表现了戍边将士生活条件的艰难与困苦。再由室内转到室外,“百丈冰”,“万里凝”,地上千里冰封 ,空中愁云惨淡。预示着这种漫天飞雪,奇寒无比的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难以放晴。

(二)第二部分:饯别,情深意切,依依惜别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官兵一起,摆上丰盛的酒席招待归京的武判官,听着乐曲,喝着白酒,互诉衷肠。其乐融融,隆重而热闹!但是一想到好朋友马上要离开边塞兵营,回归京城,心里就充满了惆怅!军帐中一片热闹景象,但外面是“暮雪纷纷,红旗冻不翻”。诗人骑着战马送好友下辕门至轮台东门,一直送到前往天山的路。“山回路转”都看不见武判官了,诗人还恋恋不舍地看着雪地上空留着的一行战马踏出的深深蹄印……这么天寒地冻的天,诗人在心里默默祝好友一帆风顺。此时一别何时才能相见,诗人心中一片惆怅,形成了一幅充满离愁而意境悠远的雪中送友图。画面上,远景是白茫茫的大漠,巍峨雄伟的雪山;中景是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道路,一行深深的马蹄印延伸至峰回路转处;近景是诗人骑着高头大马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久久地不愿回去……

二、艺术特色

(一)奇异壮丽的艺术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最大特色是奇。雪景奇,酷寒也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形象奇丽,结了厚冰连呼呼的北风都吹不翻的红旗形象奇特,这些东西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能准确把握边境景致的特点,写出它的出奇之处。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擅长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联想,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其次,写景抒情极富变化。擅长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角度去写景和抒情。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有时大写意抓其神,舍其形;有时工笔刻画,神形兼备。先按时间顺序写清晨的雪景,再写冰天雪地,后写傍晚的雪,从雪中的树、人、天地到军营、红旗、天山等。特别是那凝冻不翻的红旗,可谓是“万白之中一点红”,特别醒目耀眼!全诗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由外到里,又由里到外;由地面至空中,又由空中至地面,三位一体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万丈豪情。

(二)修辞手法多样,主题鲜明

1.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树上挂的一朵朵雪花像怒放的梨花,美丽非凡。把白白的雪比作梨花,新奇而生动,使读者读之眼前立刻出现一幅春意盎然,梨花盛开的美丽图画。2.烘托。“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生动的表现了西北边陲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和“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兵士就更加冷了!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3.对偶、夸张。“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巧用对偶,描绘边塞将士生活的苦寒。“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说明极为奇寒,寓意“寸步难行”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与开头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豪爽的心怀和惆怅的情绪兼而有之。4.借代。“中军置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行宴席,点明地点在中军营帐中,“饮归客”说明举行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主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5.衬托。全诗的前一部分咏雪,写出天寒地冻的景象;后一部分写送行,依依惜别,情深似海。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以写雪景衬托送行,又在送行中写雪景,表达了诗人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塞外景致之赞叹,对美妙春色之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据《唐诗三百首评析》中解释这首诗:“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第一个雪字是写送行之前的雪景,第二个雪字是写送行宴饮时的雪景,第三个雪是写室外送行时的雪景,第四个雪字是写送行后的雪景”。

总之,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奇情、奇景、奇采三者的完美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岑参边塞诗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