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乐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大青沟镇中心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750)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作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势必会成为为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特点以及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支架的选择与建构,其中首先需要在教学理念层面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到课程主题的意义层面,从而根据教学支架设计来实施和开展实际活动,最终在主题意义基础上为学生拓展和丰富教学支架内涵。
教学支架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内容,重组性为基础,其中还包括了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组,学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学科内容的重组等等。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小学生多个阶段下的思维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又需要个体的经验和感知觉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性,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关注到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世界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其生活经验来展开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探究,从而促进其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提高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深入性指的是问题理解的深入性,教师要遵循核心价值观导向来与学生一同探究出现的问题,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思考,可以说这对于发挥教学支架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有着积极意义。教学支架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主要考察的是教师自身对于教学问题的深层次解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由表层深入逻辑,从而形成理解与思考,借教学支架问题来实现学习的再创造。教学支架中最常用的就是问题支架,这也是数学课堂本质所决定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新知与相关教学内容融合到一个或多个问题支架中,然后再将其划分为多个小问题,学生在逐步解决的过程中收获新知。
教学支架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注意到数学课程中的社会性特点,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最终目标,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在确定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潜在发展水平后,教师还要明确其最近发展区是由个体之间的差异形成而确定的,所以必须要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已有认知经验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支架,注重考虑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从教师多教转向学生多学。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由数与代数、空间几何、统计概率和实践应用等部分组成,不同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对应不同类型的教学支架,从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要令其完整经历联系、适应、同化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同化最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利用旧知攫取新知,并将新知逐步内化到已有知识结构当中,此间也会使自身的思维和认知得到不断强化。可以说,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经验、水平和结构,才能够断定其最近发展区实际,从而以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区别作为支架来进行启发和引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本质也可以看做是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集合。如果将数学教学的实质看做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以使其思维在不断地碰撞中实现提高与创新。
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支架并不一定适合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教学中既不要忽视学习能力较强或较弱学生群体的需求,也不能特意地为了创设某种公共教学支架而使得其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于一些个别学生的学习。
本文以线与角单元中的垂直、平行两个概念为例,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支架的建构做简单的分析和探究。
教学在备课环节中都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而这一个教学目标又能够拆分成为一个个子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最后达成总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抛出梯度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决,从而获得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那么从本单元概念知识出发,知识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垂直、平行、垂线、平行线等数学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与相交,而且垂线与平行线是相互依存的;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和含义。过程目标体现为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情感目标包括通过探索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获得推理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对探索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问题一: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直线,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你还知道哪些与直线有关的知识?(揭示课题)问题二:请大家将准备好的纸和小棒拿出来,随意地将两根小棒放在纸上,然后思考其位置情况?然后用笔画出直线表示小棒,谈谈他们的位置关系。问题三:出示可能出现的几种位置关系,来引发学生的对比思考。
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启发和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断深入。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信息提示,确保其能够根据给出的线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比如结合两条直线的不同情况来启发学生探索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应该是什么。
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来对几组直线进行分类,小组交流讨论给出的几组直线能够分为几类,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分的。由此引出“交叉”,指两条线发生了接触,该位置关系在数学中即为“相交”。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并不是某一个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延伸,而是对众多优秀教学理论实践的总结归纳,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导向下的今天,数学教育应当坚持深度学习,真正发挥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思维、建构、迁移等能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