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清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码头镇南辛小学,河北 阜城 0537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务工,这就导致农村有2000多万的留守儿童。现实条件的不允许,使很多农民工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予教育,只能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那你有等亲人看管教育。留守儿童在农村这种成长环境下,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带着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因经济原因,离乡外出打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孩子留在家庭当中,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不得不同自己父母亲中的一人或者其隔代亲人生活在一起,这种长辈对儿孙辈的教育有着独特的特点。在这种农村留守的家庭教育当中,隔辈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带着隔膜的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外出打工,在自己成长的最初时期没有接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呵护。尽管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些亲人对他们也关爱有加,但是父母的爱是不能被其他的关爱代替的。特别是孩子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有效的回应。时间一久,孩子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面对这些问题总会感到无计可施,孤立无助,更不愿意同其他人交流,变得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严重一些的还可能会造成自闭症。
父母是每个孩子的榜样,尤其是在孩提时代,他们总愿意将自己的父母同其他人的父母进行比较,这样突出父母的光辉形象,如果父母在身边,孩子们的自信心会非常强烈,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但是,父母不在身边时,看到同龄人在夸耀父母时,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没有安全感,甚至于产生较强的自卑,不愿意同其他人交流。
当前,还有一大批孩子属于独生子女,父母长期因务工不在身边陪伴,不能对孩子的言行作出有效地指导教育,这样致使这些孩子感到内心孤独无依,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就会变得性格冷漠、不愿意同他人交流,甚至于有的孩子得了抑郁症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陷,父母关爱的失位等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众多不足,需要儿童独自去面对这样成人话的问题。
政府在发挥其主导作用方面要注意改革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户籍制度,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制度。通过改革这些相关制度措施,逐步打破城乡界限,给农民以城市人的相关权益。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通过立法的形式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大法律保护力度。把家庭监护作为教育主体,通过学校、社区等人员监护作为儿童教育成长的有效保障,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现状,弥补其中的不足,从而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要从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当中走出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使孩子的教育能够与时代同步。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最为重要、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增加家长陪伴留守儿童的时间,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络,以亲情做引导,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改正。这就需要家长在选择自身工作之时,不要距离家太远,要尽量留出较多的时间同孩子见面、交流,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增进互相了解的频率。要保持与孩子任课都是之间的沟通,清楚孩子的情感发展历程,并对成长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促进孩子阳光健康成长。
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并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当中,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充电”,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找到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家庭教育。从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要注意以优秀人物的事例引导孩子,使孩子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修养和高远的志向,家长是孩子最为依赖的人,只有家长志趣高雅,胸怀天下,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教育孩子是一种充满了趣味性活动,而非负担。家长要担负自己的责任,不要只看到自己的游玩,不要手里总是拿着手机或者其他的事件,要尽量多合孩子留出富裕的时间与孩子亲子互动,共同成长,使家庭生活更为和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会对人的行为做一定的反馈。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要通过努力不断优化家庭成长环境,从而提升孩子成长需要的信息氛围,使孩子有更为辽阔的视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家长要做到与孩子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道德文化水准,以自身人格魅力与品格影响孩子,事事都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孩子全方位接受家庭教育。
总而言之,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家长教育水准,家长同教师共同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家校共建,尤其是不断提高家庭环境的作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整体素养水平,使社会和谐,人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