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探析

2021-11-28 13:34:56周凤艳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周凤艳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大田洼中心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800)

一、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引起足够重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较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通过学习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数学课教学效率、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收获。

二、分层差异教学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的展开,目前,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大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具体而言,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分层差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储备水平,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接纳课堂知识,老师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既有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自己,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最终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法策略

(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

1.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教师对学生分层时,应该始终秉承客观恰当的原则。划分学生层次的依据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结合学生日常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层级的制订,最终使得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达到提升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就必须充分掌握和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的小组划分。常见的做法是,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把学生大致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对应的A、B、C三个小组。在小组内部划分时,基于以优带差的原则,编排座位时,C组同学位于中间、紧靠A组,通过A组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得C组同学受到启发和帮助。

但是教师对层级的划分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对待学生,及时地进行分层教学的调整,从而使得他们更好地发展,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有效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2.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牢记,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针对不同能力的团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教学活动形式到教学内容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需要老师经过精心设计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考虑周全、方式适中、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使所有的学生都跟上步伐。

(二)对课后练习题目进行分层

再者,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除了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之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后练习时也应该是分层的。分层课后练习题目的预留,要求老师准确地判断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预留课后练习,使得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发散思维的目的。

如,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预留一些基础性习题,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而对于中等成绩的同学,教师则可以安排一定的基础习题,再适当地预留一些其他类型的题型,使得他们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基础习题的比例、增大拓展性的题目的量,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采用多元化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师在课后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原则。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文章认为教师所采用的评价还应该是激励性的,从而达到更好的分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课堂教学,他们所得到的收获也就不一样,因此就应该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关注所有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得他们在鼓励中得到成长,学习到数学知识;而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通过教学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情况,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告知他们的切忌骄傲自满、必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时,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明确他们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判断他们的特点及发展潜力,最终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化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信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获。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多学习新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