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人故居纪念馆的文化积淀与展陈形式

2021-11-28 13:34:56李燕群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李燕群

(杭州市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浙江 杭州 311121)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各地政府也纷纷加大对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这也使得文化类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但与此同时,如何提升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质量被提升日程,而这其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馆舍和展陈两大问题。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文化场馆中的典型代表,加强对其文化积淀和展陈形式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名人故居与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相关概念简介

(一)名人故居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针对名人故居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也尚未对名人故居给出确定的定义。但从通俗意义上来讲,名人故居是指历史上杰出人物在某一地区曾经居住过的房屋、住宅等建筑,遗留至今后成为了某一地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或文化载体。在百度文库中是这样对名人故居进行定义的:经过多方考证,证实历史上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或影响力的人物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如政治家、文人墨客、革命烈士等。名人故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目前已有一部分名人故居被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舍故居、梅兰芳故居等被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故居、周总理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名人故居是一个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名人故居是历史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其价值因人而异。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名人名士层出不穷,他们多留下的故居建筑遗留至今已经成为了某个地区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的概念

南通博物苑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公共博物馆,其是在1905年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张骞的家乡兴建。自从以后,我国博物馆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近代意义的纪念馆发展时间较短,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将纪念馆理解为具有收藏、展示、研究和宣传功能的新兴纪念性博物馆。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价值和名气主要取决于历史名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名气较大的名人故居纪念馆能够起到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当地人的自豪感,提升当地知名度等重要作用。因而各个地区都会对当地名人故居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通过建立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形式,使得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得以有效应用【2】。

名人故居除了对老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外,故居内部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建筑外部环境和保护程度的影响,名人故居内部空间或大或小、或完整或残缺。现代最常见的对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形式为将其由故居延伸为故居纪念馆,但能被开发和利用成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名人故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固定的房屋建筑作为馆址;(2)房屋建筑原有的内部空间能够用于设置专用展示陈列厅、文化保护技术场所和库房;(3)展示厅具备一定的展示规模;(4)展览环境适宜对公众开放;(5)名人故居纪念馆展示陈列的内外部环境必须要与办馆宗旨相一致;(6)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7)具有一定数量成系统的文物藏品和研究资料;(8)配合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9)建设时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10)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发展历程

(一)名人故居纪念馆的过去

名人故居或多或少都遗留了历史名人生活、成长、工作和学习的点滴印记,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类似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场所就已经存在。据《左转·哀公十六年》中记录,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曲阜孔子故居,将其住所的第三间开辟成收藏孔子生前物品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3】。虽然当时的名人故居的建筑规模和内容相对朴素,但名人故居这一概念已经形成。

随着历史年轮的不断推进,在历史长河中,各个阶层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名人名士,但由于人们的名人故居意识淡薄,名人故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重视。虽然近现代人们对于名人故居已经有了一定模糊的概念,不过缺乏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意识。长久以来,都未形成对名人故居界定、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规定,致使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经常陷入到尴尬境地。

(二)名人故居的发展现状

名人故居发展情况相对复杂,由于历史或城市发展原因,部分名人故居几经改迁,已然没有了历史原貌。还有部分历史名人由于各种原因,在同一时期在同一城市会有多处住所或者多个城市都有多处住所等,只不过居住时间和时间长短不同,如郭沫若在北京、四川等城市都有旧居。另外还有部分故居中先后有不同名人居住过,如福州冰心住所也曾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旧居。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名人故居这类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识逐渐提升。部分地方政府也将名人故居这类老建筑的改造升级为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比如,由于历史经济文化原因,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并遗留下了很多房屋建筑的遗址,目前也被当地政府合理保护利用起来,成为了当地旅游胜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公众出现的普遍的旅游热潮,各地政府逐渐意识到对名人故居老建筑保护利用的价值,并加大了对这类建筑的投入力度,做出了很多实际性的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名人故居纪念馆也将迎来繁荣的发展时期。

(三)名人故居房屋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了很多老建筑,尤其是近百年来遗留的老建筑。这些老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代表了一个地区过去的历史,尤其是有历史名人居住过的老建筑,具有一份特殊的文化积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历史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我国老建筑的保护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已经被列为各级文化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保护情况相对较好,但对于一些尚未明确文物身份的、类似名人故居的老建筑保护情况十分堪忧【4】。很多名人故居的原貌已经遭受了破坏,其中所保存的文物和历史资料由于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丢失、损坏、发霉等情况,木质结构的房屋也出现了坍塌、白蚁啃噬等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随着人们对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意识的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名人故居老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开发,但这类名人故居开发利用的重心都是放在名人事迹、事物展陈和生活照片展示等方面。这种孤立点状开发的形式,使得名人故居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很多地方政府在投入了大量财力对名人故居进行开发后,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时间一长,就会陷入到“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所取得的成效甚微。可见,只有将名人故居中所蕴藏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够使得这类老建筑“活”起来。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将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应结合历史名人自身的人文或历史特点,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展示内容,比如可以根据历史名人的成长轨迹,分阶段陈列展示,或是发行名人故居专题片和藏书票、制作名人雕塑等,以此来丰富名人故居的文化资源,盘活名人故居。

另外,在名人故居纪念馆中也可以摆放一些图文并茂的说明牌,以便于参观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名人故居的风采。同时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示陈列还需要与其文化积淀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以此来提升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

三、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的意义

展陈设计是展示和陈列设计的总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对陈列设计进行定义的“根据陈列主体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明确陈列风格,并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将陈列品进行有机组合的工作。”

将名人故居改造升级为名人故居纪念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一是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对于我国历史文物、实物资料等方面的收集、保护、收藏、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对名人故居房屋建筑进行改造和对内部展厅规划陈列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历史名人所使用过的文物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从历史名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为切入点,完成文物收集工作。这项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复杂性,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名人所遗留下的文物数量有限,有的甚至已经不存在或流失在民间了,要想将这些文物收集起来是相当困难的【5】。可见,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建设对于收集和保护这些带有历史名人印记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发挥着重要教育价值。历史名人之所以能被世人所纪念,与其对历史的贡献、高尚的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名人故居中遗留着历史名人成长、生活和工作过的印记,是纪念和学习前人精神美德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群体,更是具有深远的思想教育意义。通过对名人故居纪念馆的陈列参观,可以让参观者会回顾名人辉煌业绩的同时,体会到他们的高风亮节,给参观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相应的启示,唤醒他们的斗志。另外,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反面人物的,他们的故居可以在一定程度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由于名人故居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目前已有很多名人故居纪念馆成为了当地的教育基地,如北京梅兰芳故居、淮安周恩来故居等。

三是传播文化知识。名人故居纪念馆是具有纪念性质的新兴博物馆,具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功能。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建设,能够为社会公众了解历史名人提供更为直接的途径。名人故居中经过精心设计的文物陈列,可以让参观者更好地体会到其中的文化积淀,这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思想品质、审美情趣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四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名人故居是当地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具有较高的文化参观价值。当人们走进名人故居纪念馆,可以从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另外,有一些名人故居纪念馆还会定期开展一些主题性的活动,如名人名家书法陈列、专题讲座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还有一些名人故居纪念馆还会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

五是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必要场所和研究资料。名人故居纪念馆中收集和保存了很多历史文物和实物资料,能够为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必要的场所。

总而言之,一个合理的阵列设计往往能够将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有利于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保护和利用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名人故居纪念馆内的阵列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典型性,并且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交广,展陈设计也由原本的平面化展陈、手工技艺逐渐向立体艺术化和数字化转变。因此,在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中,相关人员应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名人故居自身的特色,对传统展示手法进行创新和突破,将更多现代化手段运用到其中,营造出更为浓烈的历史氛围和空间氛围,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四、名人故居纪念馆的文化积淀

(一)名人故居的特殊习惯

名人故居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景观,因而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其因人而名,其价值也因人而异。名人故居是我国历史名人生长和生活的见证,是传承名人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名人品格和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在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很多名人,几乎每座城市都附着着这些名人不朽的人文精神。

(二)历史文物陈列与人物纪念的结合

通常情况下,名人故居纪念馆的陈列是以历史建筑旧址为中心,并通过旧址原物为展示基础,借助现代化手段,用更加直观、具体的形式还原历史,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到名人的精神品质【6】。名人故居纪念馆与普通文化馆不同,其在陈列历史文物的同时,更加注重历史,文物的选择和陈列方式必须要凸显历史事件或人物特性,因而名人故居纪念馆文物的陈列展示对于各个元素的组合设计要远高于一般的文化馆。

(三)情感怀念

名人故居纪念馆对于世人而言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是一个城市的荣光和灵魂。这些历史名人在当地都是闻名遐迩的,甚至有些名人对于推动当地或中国历史文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们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当地人们。因而当地人一提到家乡的名人都会由衷的感受自豪和崇敬,人们的这一情感还会使得他们对名人故居也会心怀敬意。

五、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形式

(一)常用展陈方式

目前名人故居纪念馆常用的展陈方法多样,且形式各异,但在早期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形式主要是采取美术工作者手工图版绘制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且一些陈列柜的制作也相对粗糙,文物的摆放也比较随意,在文物安保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给人一种比较简陋的感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早期简单的图片展示已经由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展览形式所取代,如多媒体技术、幻影成像、全景场景、高分子硅胶像等。名人故居纪念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文物展陈的过程中,需要凸显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因而对于展示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在现代名人故居纪念馆中,常常会运用到大量的声、光、电等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文物展陈的观赏性、参与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现代名人故居纪念馆也更加注重元素的选择,其中不仅有文字叙述,图片、视频、雕塑、投影等元素也被灵活运用到其中,实现了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艺术一般规律的运用

博物馆和纪念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设计更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早期的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工作大多是由考古人员和文博人员完成,极少有专业室内设计人员和景观设计人员的加入。随着我国名人故居纪念馆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已有不少专业设计机构开始参与到纪念馆的陈列设计当中。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典型性,且涉及到的领域相对较广,除了博物学和考古学之外,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科技领域和艺术领域。

就艺术领域而言,在名人故居纪念馆的陈列设计中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艺术领域中的一般规律。艺术一般规律包括各个艺术领域,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等。名人故居纪念馆在运用艺术一般规律时,需要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元素的融入,增加文物陈列的人文气息。比如,一些名人故居纪念馆就会将艺术元素融入到细节设计中,在故居复原陈列中,透露出名人当年的生活气息,提升复原陈列的真实性。比如周信芳故居纪念馆在陈列设计中就会运用到京剧艺术领域的一般规律,会运用到服饰、唱段等艺术元素来透入名人当年的生活气息。

(三)传统民居风格

由于深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多历史名人的故居纪念馆的发展类型和格局都带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印记,其建筑群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名人故居的风格因人而异,由于居住者、设计者和建筑者的历史背景、文化修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形式各异的建筑风貌,其中不乏建筑外观造型独特的故居,这些故居建筑的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建筑价值【8】。因而我国有很多名人故居纪念馆在展陈设计时都会与传统民居风格有着密切联系,所展示的内容和形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其老建筑的风格面貌。与历史考古类博物馆和纪念性博物馆相比,名人故居纪念馆所具备的建筑条件更为现成。

(四)现代展陈形式和传统故居风格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展陈形式,在名人故居展陈当中,经常会运用到现代技术来展现文化现象,如全息投影成像、虚拟仿真技术、环幕投影、3D图像、虚拟漫游等。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和现象变得具象化、生动化,便于参观者更为深刻的理解文化内涵。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上,使得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很多新发展。在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科技”这一因素,现代名人故居纪念馆除了会运用到原始文字、图片等展陈手法,还会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材料运用到其中,使得文物展陈的方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生动化、立体化。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博物馆、文化馆和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展示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展陈形式。目前数字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展陈当中,设计师会利用全息照相、光纤、虚拟成像、激光、立体声、幻影成像、多重影像、电子影像等技术,营造出强烈的视听效果,极大地提升了陈列真实的感染力,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9】。

但历史名人所居住的房屋建筑大多年代久远,房屋建筑都保留着当地当时的典型风格。因此,我们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名人故居纪念馆进行改造和陈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保证展厅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协调和融合,并凸显从出展览主题和历史名人的纪念性,这样才能够让参观者始终沉浸在故居特有的文化氛围中。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文学等方面都有过许许多多的重量级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对推动我国历史进程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虽然他们肉身已经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名人故居纪念馆是弘扬前人优秀美德的重要场所,加强对名人故居纪念馆文化积淀和展陈形式的研究,对于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故居文化资源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