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竹笛作品《舞笛》的音乐分析

2021-11-28 10:30:40但孝清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吐音颤音竹笛

但孝清

引 言

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包括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这个国家是一个由多种族构成的国家,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马来人,其次分别是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由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在近代独立前长时期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该国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东南亚的核心地域,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极为繁荣与兴盛,由于以上的种种因素与条件,导致了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文化国家,它的宗教信仰,语言、音乐等都有着典型的差异,这也是这一个国家的一大特色。

马来亚这一区域的传统音乐它是与地方的戏剧和舞蹈紧密结合的。这一种表演方式经常在一些当地的多种宗教活动中进行,具有较为鲜明的宗教色彩。马来亚的北方地区如吉打州等,在这些地区由于地域的某些原因,这些地区的音乐保留的传统音乐较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马来亚的南部各州,在这些地区的音乐艺术都受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强烈影响,具有典型的西方音乐文化元素。马来亚主要的乐器有鼓和锣,演奏旋律的乐器为弦乐“列巴布”主要用于舞蹈音乐和说唱音乐,还有排琴和摇奏乐器“安格隆”等。沙捞越区域的音乐文化与巴厘岛等其他区域有着紧密的关联,锣这件乐器使用的非常多,这里的许多民族都使用用竹子制成的乐器鼻笛和口簧。沙巴地区的音乐风格则受到了伊斯兰教音乐的巨大影响,他们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调等与《古兰经》中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由于地理因素、人口迁移因素和被殖民历史等多种原因,导致了这一个国家它的音乐文化与音乐种类是极为丰富的,这是一个拥有多种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国家。这些丰富多元的音乐文化也为本土的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创作素材。

一、《舞笛》的创作背景

(一)江赐良个人简介

江赐良先生现为马来西亚作曲家,他曾早些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作曲家朱晓谷学习民乐作曲。他本人也擅长多种中国民族乐器。在它的作品中充满了南洋音乐风情,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一般来说对于演奏技巧要求相对较高,如本文所要分析的他创作的马来西亚风格竹笛作品《舞笛》里就运用到了目前竹笛最难的演奏技巧“循环双吐”,但是他创作的音乐作品还具有很高的可听性,他的音乐总是让别人感到喜悦和充实。

(二)曲目简介

在马来西亚众多的竹笛作品中,其实大多数作品都是对中国作品和马来西亚队的民谣进行重新的改编,而《舞笛》这首作品则是完全根据马来西亚音乐创作的竹笛曲,这首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都具有典型的马来西亚音乐特征。作曲家借鉴了鬼太鼓中短笛与大鼓的对奏,以中国竹笛g调梆笛和马来西亚重要的手鼓群进行创作的一首具有典型马来风格的中国竹笛作品。

二、《舞笛》的曲式结构分析

全曲在以G为中心音的调性上,大体上可分为“引子—中板—快板—中板”四个部分,整体上呈现一定的三部性关系。全曲的核心动机由开头的等分的三连音构成的六音列组成的音阶,分别为大三度和小三度的音程控制,且在强奏的力度下强有力的引出主音颤音。随后为动机材料的变形并通过以两小节为单位构成的模进发展动机材料。“中板”15小节,并行引子动机材料进入,通过不同的演奏法连音、顿音、颤音交替演奏。核心动机材料在该段落共出现两次,分别在第15小节和75小节,第二次穿插循环换气变奏演奏,最后经过一小节过渡句进入快板部分。“快板”的速度达到每分钟180拍,整个快板部分在强力度的背景下由主题动机(114小节)引出奏出四句豪迈有利的旋律。竹笛用循环双吐演奏17个小节,且在打击乐与人声的配合下,形成该曲的高潮段落。华彩段是“快板”与“中板”的过渡。有再现特点的“中板”157小节重复第一段进入。可看作为三段式的再现段。但与第一段中板相比较做了些许变化:半音的使用;旋律整体上呈下行趋势回落快板部分带来的热烈高潮;速度每分钟仅86拍,速度放缓、情绪回落最后结束。整体上,不论从速度、材料、情绪上都呈现出三部性的特点,可看作为三段式的结构,首位呼应,其中中段快板部分为展开性质的中段,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且有一定的对比性。

三、《舞笛》的代表性演奏技巧

(一)历音

竹笛中的技巧历音是竹笛的代表性技巧之一。这种技巧最开始是由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发明的。历音主要分为上历音和下历音。上历音是由开始音快速级进到主音,自下而上,而下历音则有开始音快速级进过渡到主音,自上而下。如《舞笛》这首作品引子开头的第一句就是运用了上历音的演奏技巧。在演奏历音的过程中手指及手臂和手腕都要尽量放松,保持松弛感。只有这样手指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灵活性。如果手指及其手腕和手臂是紧张的,那么,则不能更好的演奏历音这个演奏技巧。其次,在演奏历音这一演奏技巧的同时,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紧密,速度要统一,并且在演奏历音的过程中历音这一技巧所占的时值要精确,不可以出现拖拍子和抢拍子的现象,在初学历音技巧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历音速度忽快忽慢及音与音之间配合不紧密的现象,因此在初学历音过程中一定要放慢速度,将历音这一演奏技巧吹奏的清晰流畅,速度均匀,不漏音。然后在逐渐加快。最后在演奏历音这个技巧的过程中,音区变化,音色也要随之变化。上下音阶之间音色的变化要突出,气息要随着旋律音高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旋律的律动感凸显出来,才能将历音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氛围表达出来。

(二)吐音

吐音这个演奏技巧属于北方风格竹笛代表性技巧,几乎所有的北方风格竹笛乐曲都要用到吐音这种演奏技巧,南方风格的许多竹笛作品也有很多运用了吐音这种演奏技巧。在本篇论文介绍的作品《舞笛》中也同样的运用了大量的吐音演奏技巧。吐音主要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和循环双吐。单吐是最为基础的吐音技巧,它的原理是用舌尖抵在上牙膛,然后口腔在发出“吐”这个音,在这个过程中,气息有弹性的进入笛子的吹孔,形成类似“顿音”的演奏效果。而双吐音其实就是由单吐音和“库”音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双吐音在谱面的标记为“TKTK”,双吐音最重要的一个音就是“库”音,“库”音顾名思义就是在吹奏时口腔发出“库”这个动作,使得气息进入吹孔形成声音。在演奏双吐音的过程中,难点在于“库”音的音量在最开始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可能音量较小,而“吐”音的音量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双吐音音量不均衡而影响双吐音的演奏效果。因此在开始演奏双吐音的时候,要重点练习“库”音,使得“库”音的音量和“吐音”相同。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吐库”音之间的顺序调换,变为“库吐库吐”,这样就可以更为针对性的训练“库”音,从而将双吐音练习的更好。而“循环双吐”这种吐音技巧是一种较有难度的吐音技巧。这种吐音演奏技巧是由王彦、李增光在“循环换气”这种技巧上改进而来。在演奏该种技巧的过程中,需要将原来双吐中发音的“吐库吐库”改为“吐呼吐库”,也有用“吐扑吐库”或者“吐库吐扑”的。用哪种发音方式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换气方法,这些发音方式都是可以进行“循环双吐”技巧演奏的。在练习“吐扑吐库”这种发声方式的时候,重点要练习“扑”音,在演奏这个音的时候,口腔下颚需要储存一定的气息量,在发这个音的一瞬间,将下颚中储存的气息通过细长的口风有弹性的挤出,然后鼻子迅速吸气,以此就完成了循环的这个过程。其实“循环双吐”这种演奏技巧它的本质基本和“循环换气”这种演奏技巧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放慢练习,注意音与音之间配合的紧密和清晰度,并且需要不断地进行加速训练,这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的。

(三)颤音

竹笛中的颤音技巧运用的同样也很多,不论是在南派的竹笛作品还是在北派的竹笛作品中都很多。这种演奏技巧在谱面的标记为tr。它的演奏方法是先将主音奏出然后迅速,平均的开合主音上方二度音孔,使得本音和上方二度音相交替。在《舞笛》这首作品中也有大量的颤音技巧,不过在这首作品中运用颤音技巧时值通常不长。这首作品中同样也有大量的波音技巧。很多演奏者在演奏这两种演奏技巧的时候会疑惑颤音与波音的区别。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颤动的时值长度问题。如在乐曲中颤音的演奏符号标记为半拍,则就需要进行半拍的颤音技巧演奏,如果谱面标记的颤音时值为四分之一拍,则就需要颤动四分之一拍。总结来说就是颤音这种演奏技巧就是时值是几拍就颤几拍,而波音则相对随意,可能波一下或者两下。在训练颤音技巧时首先第一步就是手指以及手腕和手臂的松弛。这一点直接影响颤音的质量。如果肢体僵硬是吹不出来高质量的颤音的。第二最最重要的就是颤音的均匀程度,在进行颤音演奏技巧时,所演奏的颤音一定要均匀。不仅是一个手指的均匀,要把六个手指练习的一样均匀。忽快忽慢,过快过慢等都是不符合演奏要求的。在平时训练中需要由慢渐快的练习,使得手指有较强的控制力。最后一点就是演奏颤音时手指始于主音,同时结束也要在主音上。在训练颤音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手指弹性的培养,手指在击孔的过程中要能发出“梆梆梆”的击孔音。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多训练慢打音,因为打音可以有效的训练手指的力度与弹性,使得颤音的质量变得更高。

结 语

中国竹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建国前,中国竹笛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系统和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竹笛这一件乐器,整个中国民族器乐在建国前的整体发展都是相对滞后的,中国民族器乐系统科学的发展总体也不过百年。建国后,中国竹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不论是演奏形式还是新作品的诞生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近些年来涌现了大量的独奏曲、重奏曲和协奏曲等。体裁包括移植西方音乐作品、根据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如地方戏曲、民歌等)等体裁,还有就是通过外国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中国竹笛作品。代表的作品有李缤扬先生创作的《空中花园》等。本文介绍的《舞笛》这首作品就是作曲家用马来西亚音乐元素创作的竹笛作品。中国竹笛在当今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这种作品会越来越多。因此在未来竹笛作品创作上,作曲家们应该更为大胆的去创作异域风格的竹笛作品,这对于拓宽中国竹笛音乐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而现代作曲家们在运用他国音乐文化元素创作的竹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地方还是较多的。首先职业的作曲家在进行此类音乐体裁作品的创作中需要对该首作品中所使用乐器的演奏技巧、指法等有一定的了解,在创作的过程中避免不合理技术的运用。如大量复杂别手的指法、超出乐器本身音域范围的超高音域等。这有这样才能符合乐器演奏的基本规律。与此同时,在进行此类音乐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巧妙地运用乐器的演奏技巧,甚至可以为了音乐风格的需要创造新的演奏技巧。总之作曲家在进行此类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演奏乐器的风格秉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来优秀的竹笛作品。

对于演奏此类风格作品的演奏者来说,演奏该类作品时要注重对乐曲背后音乐文化的学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奏此类作品的过程中要从新的角度去演奏该首作品,如本文中所介绍的《舞笛》这首作品。演奏者要充分了解马来西亚音乐文化。在本文中介绍的乐曲《舞笛》中许多的演奏技巧也是模仿马来西亚音乐中所特有的音乐元素,如果对该首作品背后的音乐文化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是演奏不好此类音乐作品的。

因此,在新的时期,中国竹笛在与他国文化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作曲家们在进行竹笛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中国竹笛这件乐器的风格特点,并且也要很好的结合他国音乐风格,只有这样中国竹笛在未来与他国音乐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吐音颤音竹笛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艺术品鉴(2021年30期)2021-12-01 16:14:44
My Mother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艺术家(2020年4期)2020-12-08 11:30:01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黄河之声(2020年23期)2020-12-07 07:30:12
我的坚守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北方音乐(2018年5期)2018-05-14 08:59:18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黄河之声(2018年18期)2018-01-26 11:38:02
竹笛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北方音乐(2017年1期)2017-01-29 09:59:56
浅谈古筝左手演奏技法
——颤音
参花(上)(2014年10期)2014-12-11 2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