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2021-11-28 18:18李梦尧
记者摇篮 2021年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环境大学生

□李梦尧

一、新媒体环境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1.新媒体环境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深度普及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定义的时候,必然会想到其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其具有普及性,另一个是其具有信息交互快速性。所谓的普及性是指新媒体正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必需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新媒体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都被新媒体环境所围绕,其中年轻人尤为突出,年轻人中又以高校大学生最为明显。而所谓的信息交互快速性,指的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等社交软件以及各种直播平台,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并且由于我国高速宽带、光纤、4G甚至5G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实时传播的费用低廉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们可实现几乎零成本的实时交流与沟通,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各种社会新闻等,所以信息的传播速度正在以指数级上升。需要明确的是,新媒体的普及性与信息快速传播性虽然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海量信息在新媒体使用者之间飞速传播,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其中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甚至有害信息等的传播速度同样也加快了,这也是当下新媒体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

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且必要环节之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高质量并且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能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引导其投入到祖国的发展建设之中,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知识、有素质、有品德的现代化新人才。

目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由高校的相关部门统一安排,针对学生的群体特征并依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安排固定的授课时间。而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正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信息交互,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产生不仅给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也为高校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新路径与方法,对于高校道德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就目前新媒体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各高校虽然积极尝试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改革与创新,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传统德育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影响,新媒体德育教师人员的缺失和新媒体德育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都削弱了当代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我国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校道德教育与新媒体道德教育脱节,另一个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单一性。其一,高校道德教育与新媒体环境中的道德教育存在脱节现象,二者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融合互补效应,高校道德教育中一些较为成熟可取的教育模式未能完全过渡到新媒体道德教育平台中,使二者不仅无法优势互补,甚至相互制约。其二,与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相比,新媒体道德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尚处于雏形阶段,因此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道德教育时无经验可借鉴,使道德教育模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较为单一,难以突显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三、解决当前问题的几个方法

1.善加利用新媒体,强调教学实践性

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针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与新媒体道德教育脱节的问题,应当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高校实际教学的内容应与当前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新媒体环境中社会问题的认知,做到高校道德教育与新媒体道德教育紧密关联。其一,应该根据学生群体特征改革教材。不仅应当选入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经典题材,还应选入近年出现的引起过社会广泛议论的题材,并淘汰掉落后、过时、不符合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做到教材新颖、生动、具有社会代表性且具有实践意义。其二,应改进教学方法。淘汰以往照本宣科的课堂讲授方式,善加利用各类新媒体,将道德教育方式与新媒体优势相结合,做到生动灵活教学。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高校的核心,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需要围绕学生展开才有意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其价值,广泛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应当开辟各种获取学生心理诉求的通道,如校长实体信箱、网上信箱等,积极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建议,对学生提出的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整理收集,并选取重点问题进行集中回答。

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参与道德教育建设的机会与平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等,并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让学生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教育中找到归属感,让大学生不断校正自己的“三观”,并最终达到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3.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高校除了应当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以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之外,还应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与照顾,应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获取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给出相关建议与指导,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如开设微信、微博公众号,或安排老师定期对学生生活进行随访。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充斥着各大互联网平台,有时候学生并不能完全进行独立甄别,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语

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而言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普及知识的便利,也带来了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冲击。高校应对新媒体环境及特性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善加利用新媒体,强调教学实践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求知需求,进而促使大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使新媒体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环境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