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芳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 402247)
高职教育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教学教学能力,也要具备培育学生从事生产、管理等一线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严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技能要求、发展动向等都很不了解,与职业院校所需要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职业性要求相差甚远,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1]。2016年,《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正式印发,文件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2]。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是丰富教师工作经历、增强技能指导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3]。
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笔者所在的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利用国企办学的优势,制定“引企入教,送教入企”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笔者有幸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被“送入企业”参加企业实践,获益匪浅,对提升个人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进展、提升管理能力及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学院一贯重视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笔者所在的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重庆开发投资集团的下属单位,和重庆市轨道(集团)公司是兄弟单位,利用办学优势,学院持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机制,与重庆轨道(集团)公司合作,共同组建培养双师教师团队,共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院定期“送教(师)入企业”,因此选择这家公司进行企业实践也是符合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教师个人的成长方向。
通过此次锻炼,笔者领悟到实践锻炼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手段,教师以员工身份深入企业生产岗位,真正做到了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提升了教师操作动手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次交流工作使我有机会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的工作过程中,深入的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与服务各岗位操作规范和流程,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差距,更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岗位经验,提升操作能力。
笔者完全转变工作角色,自己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一名岗位员工,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听从公司安排,积极学习客运服务岗位工作流程,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过程中,同时深入理解企业文化,进一步理解岗位对职工的要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的岗位用人规格,以此可以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公司领导和导师的充分信任下,根据工作安排,有幸参与了重庆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的“互联互通项目”过程,了解了当下的新技术,这些工作内容让我对教学改革的思考有了不同的方向,对于专业建设改革与人才培养定位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每天都能碰到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一线站务工作中,看似工作简单,但是每天碰到不同的乘客,也会遇见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灵活的去处理,这些鲜活的案例就是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我一边工作一边收集不同的案例、数据,并进行分析,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半年的企业现场工作与学习,近距离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形势,也更加清晰企业对人才与学校教学的要求,促使我进一步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新的思考。
通过企业工作,对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人才的规格、就业状况有了全新的认知,回到教学岗位后,剖析岗位对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联合企业专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让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要求,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力量,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建设校企一体化课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做到真正的“精准育人”。
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和企业人才需求规格优化课程体系,让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实现“课岗对接”。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归纳为职业行动领域,一次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岗对接”。
联合企业专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岗位工作规范和流程,岗位新标准、新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与时俱进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或讲义,改变教材出版滞后于生产技术发展的局面。
改革专业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优化实训教学环节,建立学校导师与产业导师共育课堂,对标工作现场生产任务,真实构建实境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通过企业工作,清晰认识到到良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应急能力是对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面对单调枯燥的的操作,面对乘客近似无理的要求,始终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面对,积极的服务心态,多沟通。在日常教学中,应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合理吸纳,融入我们的课堂、社团主体活动,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经过半年的企业实践,现在我对“企业实践锻炼是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需要。”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企业实践锻炼不仅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提升了专业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深层次认识。企业实践锻炼不仅能解决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拓宽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从企业访问结束回到学校教学岗位上也有半年时间了,将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成果进行了经验总结,获得学院教学成果奖的一等奖,在教学中,把获得的企业实践经验和行业操作规范通过课程讲授传授给学生,以此推动教学改革,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