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丹
广播电台是传统媒体的代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迅猛发展,媒体格局、传播范围及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广播电台与多媒体进行融合是必然趋势,编辑内容、传播形式、平台及管理模式,都要创新。在新形势下,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的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为受众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要不断优化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为受众带来高质量新闻,进一步提升电台节目的整体水平。
广播电台的节目按周期来说一般分为长期节目和短期节目。面对周期较长的节目时,编辑记者不仅要做好节目开始前的采访工作,还要完善后期制作。但有些广播电台将采访摆在第一位,对编辑工作不重视,编辑手段比较简单。长此以往,广播电台的节目质量令人堪忧。
若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某个电台播出了一档精品节目,其他电台就会纷纷效仿,结果造成现在很多电台的节目雷同,在娱乐节目中这样的现象更为严峻,进而很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主要原因就是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缺乏创新性,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缺乏自己主动开发新节目的意识。加上电台的财力及记者自身工作能力有限,导致很多后期需要跟踪报道的节目也不得不被叫停,陷入虎头蛇尾的尴尬局面。
许多广播电台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听觉思维,但听觉既是广播电台吸引广告的传统优势,也是其发展的局限所在。所以,广播电台的融媒体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单一的传播形态,在原有听觉基础上,打造融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等于一体的多元传播形态。
广播电台的节目与网络或电视上的节目有着一定的区别,广播电台主要是以声音为载体将节目呈现给大众,形式相对比较单一。节目内容是否创新且具有吸引力是最关键的,所以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第一,广播电台传播的内容要对人们有一定的帮助。第二,要有助于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高质量的广播节目,可以打动受众的心,长此以往,受众会将节目当成一个可以倾诉的“老友”,产生很强的黏性。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要对节目进行精心策划,创新节目理念,而不是只局限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
在实际生活中,每天都有非常多的新闻事件发生,这些内容往往成为电台新闻的素材。在新形势下,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能吸引受众的眼光,会夸大或者歪曲一些新闻事实。若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只注重新闻产品的“感官刺激效应”,而忽视了真实性,则会导致根基不稳,即使产生了一些传播效果,那也只是暂时的,不利于电台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记者要认真审核新闻素材的来源,在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利用更为灵活的编辑方式,以大众的需求为基础,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互联网技术在新形势下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为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此,广播电台应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移动端的传播上。比如,当前众人对音频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广播电台编辑记者可以抓紧制作有声小说、广播剧等产品,供受众付费收听,这可以大大提高广播电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0广播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自建客户端是广播覆盖用户最多的渠道,广播频率开通的微博账号覆盖用户数首次超过了传统广播。广播频率微信公众号日均发文量、阅读量和抖音账号粉丝数、播放量显著增长。可见,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广播电台要想实现融媒体发展,必须转变传播形态理念,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构建多元化、开放化的全形态传播格局。
在新形势下,广播电台要做好互动工作,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产生听众效应,让更多的听众参与到节目活动中。为了能在新形势下为广播电台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电台编辑人员要对节目的互动形式加以创新,倾听听众建议,及时掌握合理化建议,以对节目进行调整,满足听众的需求。
在进行这一工作时,首先要对广播电台做好精准定位,编辑的节目内容要符合大众口味。广播电台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将问卷调查发给听众征集意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及时获取听众的需求,从而为节目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的工作迎来了挑战。作为一名广播人,有必要对传统的工作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将广播母体作为资源平台的核心优势凸显出来,以多方协作、整合一切的开放态度,与各种传播形态展开深度融合,打造多元跨界联动广播的新格局,推动广播电台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