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及辅导方法

2021-11-28 13:34:56张琪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张琪

(喀喇沁旗文化馆,内蒙古 赤峰 024400)

引言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显著增加,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最大程度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增加我国文化实力,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为此,在组织开展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需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群众实际需求,找准切入点,统筹安排,以确保各类文化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

(一)能够提升群众的文化修养

提升群众的文化修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其中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贴近大众、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方式。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对于知识进行传递、发挥育人功能,使群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文明。人民群众素质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知礼仪、讲诚信,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深入基层,了解每个地区的风俗特点,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向基层群众实施文化建设。在实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因部分地区在基层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逐渐消亡或已失去当初的韵味。传统文化的失传以及文化的变味,均是我国的损失。基层群众的生活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环境,要树立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及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由群众自发的,导致活动缺乏物质支持和规范化指导,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基层群众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导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水平受到影响。同时,当地相关基层部门,不能给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足够的重视,导致群众的文化活动不能得到当地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和精神支持,难以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另外,由于一些地区的基层部门,无法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活动方向,不能提高文化活动组织的价值和意义。

(二)群众参与热情不足

新时期,各个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常见的活动包括群众性文艺汇演、广场舞、扭秧歌、集体健身操等,各个学校为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组织辩论赛、朗诵比赛、唱歌比赛等活动。这些群众文化活动普遍存在群众参与热情不足的问题,这与活动组织策划等因素相关。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人员对活动的理解过于主观,缺乏精细化组织策划,对活动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分析不足,进而导致群众对此类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同时,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活动组织者注重活动场地及舞台等形式设计,忽视了群众对文化活动内容的要求,这也导致各类文化活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良好作用。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内容较单一

对人民群众而言,因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对文化的欣赏不同,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符合大众的生活环境。在具体实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因文化活动内容较单一且文化艺术水平较高,年轻化较显著,而农村的年轻人较少,因此文化活动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使文化建设活动的受众范围缩小。此外,部分地区实施基层文化建设地点在城镇地带,而在偏远的乡村根本看不到文化建设人员的身影,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及辅导的策略

(一)坚持基层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活动制度

随着我国基层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也需要得到满足。为了使基层群众在生活中,可以提高积极性、树立自信心,我国基层组织部门,将文化活动作为基层工作导向,充分发挥领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基层群众建立健全文化活动制度等相关事宜,从而全面提高文化活动的意识。另外,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背景下,在我国农村地区,是基层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重要地区。作为基层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革新工作理念,促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高效开展,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相关基层工作领导组织,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设施、建立文化活动综合工作站,设置固定的文化活动场地,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活动平台,帮助其通过亲身体验,提高文化活动意识和理念,切实落实基层文化活动组织工作。比如:基层组织部门,要设立固定的乒乓球活动站,为群众免费提供球拍、乒乓球、球台等必备设施,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

(二)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合理引导组织群众

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服务群众并面向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需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带动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各地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要分析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将其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合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相关内容,进而提高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及趣味性,使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比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区可利用中秋节的文化艺术内涵,组织群众赏月,制作月饼,并举办中秋歌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要加强对群众的组织与引导,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群众在文化互动中自我服务、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核心,在文化互动中充分认识自我,并能够有所收获,以此来确保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转变传统的文化活动模式,使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均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三)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水平

在新时期,为了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高效的开展。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工作,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第一,应该要求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定期举办会议,对于最新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介绍、宣传,使新的群众文化和传统的群众文化相联系,使群众文化活动包含更加全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分析不同群众文化组织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确保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有效的,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第二,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对于不同类型设施设备进行应用,并由专门人员负责对于设备进行管理。并对于群众进行引导,使群众自觉的对于器材进行保护,防止器材被破坏的情况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定期对于器材进行维修,找出其中损害较为严重无法正常应用的器材,并对其进行上报,由主管部门从现实情况出发,对于活动器材进行更换。

结束语

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群众精神文化层面的幸福感与满意度,需要全社会各级力量共同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来,为了长久发展作出共同努力。同时,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最终实现对于传统的合理创新,赋予新的生命力,更加丰富完善群众文化的内涵,实现多元化、多样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