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锦秀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19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脑部神经发育障碍造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行为能力发展不足的病症[1]。其病因有很多种,一般是环境、遗传和心理等因素造成,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对此问题得出确切的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特殊教育群体的关注力度加大,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政府、社会和相关机构更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自闭症儿童群体提供一定的补助和补贴。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身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对自闭症儿童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进一步研究体育游戏在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对策。
此前有研究表明,体育游戏意识的能动产物,它起初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人类生活实践以及本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的[2]。体育游戏理论就是指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体育游戏只是游戏的其中一类,特点是将体育和游戏相结合,这样既有游戏的特性,也包含了体育的基本特点。体育游戏的理论引入自闭症儿童的引导性教育中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一开始借助体育游戏帮助自闭症儿童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到后来应用成熟后帮助其进行各个层面积极的心理建设。研究者需要充分分析体育游戏的特点,并将其优点最大程度地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相关联,最终取得的良好的培养效果。体育游戏的参与使自闭症患儿强骨健体[3],身体运动协调能力得到有效改善[4]。
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方面与其它的游戏相比诸多独特之处,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5],体育游戏的基本特点排在前面的分别是身体性、娱乐性、竞争性、规则性和教育性,接下来就从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群体中的应用特点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身体性
体育游戏的实现是建立在基础身体活动基础上的,各种基本的体育动作,比如跑、走、跳等,所以体育游戏的身体性特点能促使自闭症儿童身体能动性提升,提高身体机能,日常锻炼其身体灵活性、耐力和平衡能力。
2.娱乐性
体育游戏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娱乐性就是其主要特性之一,体育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锻炼环境,将体育的基本活动与游戏相融合,以体育为主导,以游戏为形式,将娱乐融入到每个孩子的心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舒适的心理体验环境。
3.竞争性
体育游戏虽然不像竞技体育那样有强烈的竞技特点,但是一般的小游戏也会采取比赛的形式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用固定的规则和评判标准去审核,才能让游戏的过程不失公平。但是总体来看,体育游戏的竞争氛围适度,能够正面激励每个儿童的实际表现,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竞争意识和能力。
4.规则性
有着固定且严格规则的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提出约束,这样也对提升其在社交活动中对社交规则的遵守意识有积极作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增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体育游戏的规则性还有利于培养自闭症儿童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在今后的社交活动中也能自觉遵守之前学习到的社交礼仪和社交方法。
5.教育性
应用在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游戏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游戏的进行会完全围绕这一个主要目的展开,由此达到良好的培养和教学效果。
自闭症儿童在体育课堂上普遍是非常沉闷和被动的状态,他们对彼此交往的提不起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就能够看出其对社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也比一般的儿童迟缓,运动能力确实有待培养,只有借助一定的体育锻炼才能有全方位的提升。
体育游戏的干预模式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的研究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想真正将其投入实践,就需要对自闭症儿童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并且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首先,教师可以举办小型的家长座谈会,主要跟家长讲解体育游戏对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实际的操作模式和方法,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参与感到放心。活动最终以得到家长的允许为准;其次教师还要将体育游戏的具体实施策略制定好计划,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获取领导层的支持才能将这个教学实践长久且安全地进行下去。只有获得各直接利益相关方的明确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地将体育游戏投入应用环节。
要想将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期间进行及时的科学干预。体育游戏实践前期,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记录,与学生沟通上课频率是否能够接受,一般前期安排一周一到两次课,如果得到儿童、家长和教师的良好反馈,后期可以增加课时和上课频率。对于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前期主要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变,方便学生平稳度过过渡期,后期就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对课堂纪律、规则、活动方式等进行调整,让每个儿童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提升。
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懂的与别人合作与事物的分享,也无法模仿别人或做一些象征性、装扮性的游戏,其行为重复无目的,且经常做出无目的、有节律的动作或行为,比如经常摆动手指或临近的物品、反复发出某种声音、坚持将物品以特定的形式摆放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规划时要学会如何对学生进行目的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比如在游戏环节分组,为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做活动,或者采用个人比赛的形式,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评分,这样也能引导自闭症儿童主动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能将发挥地游刃有余。
此次研究的体育游戏主要采用团体游戏的形式为主,让自闭症儿童每个人都获得较强的参与感,针对体育游戏的具体形式,教师需要提前安排一些计划,适当增加语言类和交流性的游戏,比如“击鼓传花”“两人三组”“程钰接龙比赛”等。这些类型的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团体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都有显著作用,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彼此交流感情,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及时地适应社会,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人们尚未对其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康复有如此大的积极效果行程全面认识。我们的研究尚处在基础阶段,需要在以后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总结,不断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身心成长发育,推动体育游戏在促进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真正帮助每一位自闭症儿童重新融入集体生活,获得身体和心理情感的双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