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2021-11-28 13:34:56韩志根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韩志根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中,并成为多学科竞相研究的热门话题。大数据技术主要以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提炼为主要流程,融合于信息技术领域,在数据的整合挖掘过程中,能够实现创新理念的带动,将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行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中。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编制,并创新评价与管理模式,促进国土空间的改变。

一、地理信息大数据及大数据平台构建

(一)地理信息大数据

常规地理信息数据最为关注的是几何精确性,大数据地理信息则有明显的区别,其可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所需信息,对非专业性、实时性、全面性是较为重视的。从数据内容来看,涵盖的范围也是较广的,生态环境、群众生活、社会动态、政务信息等均在其中。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含有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而且呈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从数据来看,来源是非常广的,位置十分精准,而且数据格式也更加多样。当然,若想保证数据的读取更为精准,更加快速,必须要保证地理信息大数据管理能够真正实现统一,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管理平台。

(二)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

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数量是巨大的,若想使得存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必须要构建起专门的平台,通过平台完成分析、分类等工作,确保数据的规格、管理能够真正实现统一,同时要建成具有一定灵活性,并可以合理配置的查询体系,保证查询、提取更为简便,避免数据建设的重复性。快速同步机制也要建立起来,采用迭代方式来实现区域数据的更新,同时要保证数据库能够同时更新。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对于国民来说,国土空间与其生活有紧密的关联性,在展开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要对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等作为出发点,确保布局是十分合理的,确保国土空间规划赋有实效,开发利用更为合理,并能够对国土空间予以保护。当前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在全球各国均得到了关注,切实完成好空间规划工作,能够使得资源不足、环境退化、区域不均衡发展等问题得到解决,经济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若想使得社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必须要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予以有效落实,通过行之有效的规划可以使得国土空间的格局更为合理,呈现出平衡性。站在宏观视角对此项工作进行审核,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具体来说,首先,规划对象是大尺度的;其次,规划产生的影响能够持续较长时间;最后,国土空间所具有的功能会更为全面。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使得整个国土空间更为平衡,并可对持续发展予以适当指导,比方说,可对国民经济发展、国土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等起到指导作用。在展开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要对下面几点予以关注:一是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得经济发展采用的方式能够实现积极转变;二是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保证资源集约目标切实达成,并促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在进行规划时,这点是十分关键的;三是确保空间资源配置是最为科学的,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四是要保证产业布局是科学的,切不可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牺牲环境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得社会环境更为友好;五是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社会、经济、环境予以协调,使得三方面能够真正实现整体发展,这样方可使得生产空间的集约目标切实达成,生活、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在我们国家,土地资源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之类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国土空间规划、开发有紧密的关联性。因此说,若想保证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社会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必须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确保规划是最为合理的。如果国土空间开发工作没有做到位,和资源环境具有的承载力不相符的话,资源必然会变得更为紧张,而且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说,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时,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资源开发潜力等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要做好科学评估工作,如此方可使得国土空间规划更具实效性。

三、国土空间规划中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应用

(一)提供实时的基础数据

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信息收集工作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所以地理数据信息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着,并使用一些方法进行相应的整理以得到实时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实时的数据信息,能够得出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地理形态的发展变化规律,然后分析数据库中有关的数据信息,充实数据库的内容,提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质量。高质量的大数据有利于发现地理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是深入分析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以及评价开发和国土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实时的大数据信息还可以预测分析该区域内的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以及环境问题,判断该区域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在对大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时,详细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参考数据都可以为权重选择提供重要支持,也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编排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数据源之间的空间关系

规划国土空间的工作通常是具体到每个区域,有利于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在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地理信息涉及各个领域,其中主要包括平面地理信息以及高程地理信息。在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空间地理信息的内容较为丰富,如地理人文资料、经济属性及社会属性。由此可见,空间地理信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很好地处理碎片化、非结构性及离散型的数据信息,对这类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可以将分散的信息结合起来,从而明确各类地理数据之间的空间联系,发挥出地理信息大数据的作用,提高其应用效果。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需要将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两者共同发展,为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形态提供重要保障。

(三)对国土规划工作进行动态监测

地理信息大数据直观地表现出了国土规划工作内容。通过相关规划的设计和约束条件,地理信息大数据可以在客户端将规划目标直观地表达出来,比如,道路建设的用地大小、日照分析等。地理大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很强大,尤其是三维视图这一表达方式能够很好展现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想要达到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目的,必须有大量的数据支撑,动态监测及预警工作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大量的地理信息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为其提供佐证,可以在线监测规划的执行状况,并为规划工作中的支撑体系、规划分区提供数据支撑。

(四)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适用性评价

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环境容量、能源资源以及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支持人类活动的最大限度的能力。虽然我国的资源总量非常可观,但是有一些资源是无法再生的,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支持越来越多,所以人类的各项活动应该建立在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对国土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时,环境承载力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地域不同,环境承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时应该根据该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和环境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将该区域内的地理信息大数据作为规划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以此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土空间的开发规划工作会直接影响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收集分析与环境承载力有关的指标因子是对这些工作进行评价的基础,并且加强对地理国情的监测工作以及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工作,有助于做好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适用性评价。

四、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地理信息大数据发展展望

综上所述,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中,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与各个规划深度融合的关系紧密相关。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整合,而不是数据的新建。依据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入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的发展潜力,并建立以数据说话、用数据指导和管理的新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的运营及维护制度,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统一应用、统一实现及分享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