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杰常
(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政策研究中心,重庆 405499)
对于新时期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档案管理不仅是基础的工作内容,还能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助于充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稳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全面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这无疑给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方向。在新时期的综合档案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利用先进技术主动分析现阶段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优化,认真加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全面推动档案管理效益的上升。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属于这一世纪的主要标志,并且任何领域都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行政事业单位,是中国的一个特殊产物,也是能够让中国持续发展下来的一个基础。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内容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根据档案管理来进行讨论,采用数字化的管理能够让档案的收集以及工作效率有显著的提高,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而档案数字化的管理,主要就是依靠计算机其他的网络平台,随后再根据一些先进的软件支持,对传统的档案实施数字化和标准化管理。同时,还需要运用合适的软件对需要整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此同时,随着档案开始进行数字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渐地实现了工作人员不再使用纸笔进行办公。所以,从以上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可以看出,数字化管理紧跟随时代的变化,并且不断地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改革,进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信息化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若想实现档案管理向数字化迈进,首先需要做的是转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观念,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进而使其自主学习相关新知识,提升数字化管理技能。观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才可能最终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制定出与之相适的、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系统化的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同时也要将档案利用机制、档案工作机制、档案安全机制以及档案保密机制的制定和实施纳入规划。
网络时代虽然为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和机会,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必然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例如相关网络安全漏洞等,如若档案数据管理出现漏洞,必然会存在资源信息变化或者缺失的危险。因此,在建立相关档案管理数据平台时,首先需要关注这一方面,与平台建设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并采取信息安全技术,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交流过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为了使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构建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数据平台时,各单位的负责人必须提前进行沟通,同时做好相互了解工作,在建立较为密切的协作关系的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开放资源共享功能,进而搭建起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数据共享平台,方便平台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工作。各单位领导应当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强调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当然,建立档案数据共享平台不应以牺牲安全意识为代价,必须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保密性和特别重要的信息内容的安全性。
首先,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有必要选择安全稳定的网络设备,确保数字化管理的有序进行。而在系统性能的提升上,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应当选择云储存以及光盘备份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信息资源的储存安全可靠,还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逐步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配套设施的性能,如软硬件防火墙、访问权限、检索功能以及应急备份系统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综合有效性,还能够生成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数字化管理体系。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借助数字化资源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在机房的配备上需要有相关的阵列性产品,以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网络能够保持良好的在线储存能力。同时,档案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特征,便于日常档案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也能够发挥数字化资源管理的优势。最后,在硬件的选择上需要准确控制信息载体质量,尽可能延长电子文件的保存时间,确保电子信息载体不会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出现丢失的状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于提升档案管理有效性、缓解人员工作压力、减少管理成本等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大范围使用带来的档案信息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档案存在信息泄露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将信息安全的维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避免信息泄露以及信息丢失、损坏等情况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病毒更新速度加快,为应对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自身信息化水平,及时更新病毒查杀技术,为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保证。为避免出现因系统故障或网络漏洞造成的信息遗失,档案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网络问题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设立专门信息小组,或者同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合作,实时更新防护系统、操作系统等,使单位档案管理保持时效性和先进性。
首先,合理应用防火墙技术。设置优质防火墙,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络体系营造一道防护网,从而预防计算机网络内部的信息破坏、泄露等问题。在防火墙技术的支持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每一用户均可在特定权限许可下访问相应的端口,进而获得所需信息。在设置访问权限以后,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设置访问权限期限、定期更新权限等,从而有效避免权限滥用或病毒入侵等情况。另外,病毒入侵具有随机性、不预测性等特点,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防火墙的监控,全面关注防火墙动态,充分利用该技术过滤有害信息,如果发现程序内有病毒迹象,则直接发出预警并启动保护程度,及时拦截病毒。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操作使用规程,以制度的形式更好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检查与维护,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设备进行检查,特别是对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中心机房进行定期检查,并为计算机网络服务器配备不间断电源,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机房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应做好计算机网络运营及安全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日常巡检制度,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建立适合自己的网络安全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实将各项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紧密结合起来,并融合数字化、信息化工具及全新的管理方式,多方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综合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科学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逐步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效率,努力打造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把数字化工作融入档案管理当中,持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水准,并为档案管理设置针对性的管理与优化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单位发展质量,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单位发展需求,数字化管理成为最主要趋势。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向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单位应重视数字化建设,探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解决,帮助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推动单位实现长足发展,更好地为民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