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珙桐街道办事处,贵州 毕节 553300)
当前,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方面,在科技创新的驱动和影响下,为农业种植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生产部门之间劳动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物质总消耗的增加,给有限的自然环境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应用压力。因此,如何在保持资源利用现状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种植业的优化创新,完成物质配置的优化和科技的升级,已成为绿色种植业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优化农业产业内部资源。种植业作为农业领域的支柱产业,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粮食、农副产品、工业原料等基本保障物资。其产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土地为生产资料,充分利用水分和养分,在光合作用的催化下,依靠植物生产的周期性变化获得植物生长的果实产品。在这一时期,种植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土壤、光、水等自然资源的持续供给,也需要电力、能源、化肥、劳动力等社会物质的保障。绿色技术的应用将更好地整合上述要素,充分发挥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特点,使其内部经营结构更加完善。
(二)改良传统农业耕种方式。通过对部分果园、茶园、菜地等不同类型种植区现状的调查,可知在传统种植技术的实践下,主要方式是以单一农机为工具,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程度进行自我感知,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种植。作物的施肥是基于从业者的视觉观察和经验。操作过程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把握培养时间。同时,容易造成施肥不准确、植被养分吸收不均、肥料浪费。绿色种植技术以绿色环保为基础,贯彻科学栽培、合理施肥、准确操作的实施原则,将理论探索与田间作业相结合。
(三)提升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绿色种植技术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生态的实践理念,对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种植业的综合效益。一方面,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可以准确了解各种植被的生长习性。根据以上信息作为操作指南,农产品质量将大大提高,满足国内外不同农产品市场标准的要求,增强抵御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绿色技术的集中经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引导的优势,集中单一和传统的经营集团,便于统一生产管理,降低农业种植成本。
(一)如何转变传统农业思想观念。目前,我国农业种植业主要依靠传统农业观念的经验进行实践。一是传统农业观念存在已久,实践者在实际生产劳动中善于运用。其结构简单,内容通俗易懂,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种植收益。它已成为实现种植目标的必要措施。二是,传统农业技术是通过不断改进操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过去田间地头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农业经验,也是先进生产理念的代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力量的更新,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快速的建设步伐,其技术局限性日益明显,不能保证公众对优质种植业的需求。
(二)如何提升种植农业科技含量。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通常以经验为核心,所谓高新技术的应用仅限于种植机械由人工向机械自动化的转变。种植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尤其是在种植原料的使用上。以茶叶种植为例,在苗木生长初期,为保证苗木获得充足的水分,防止干旱条件下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将实施地膜覆盖。塑料薄膜的使用面积、铺设范围和材料选择取决于苗木间距的大小。它的完整性通常在自然状态下保持1-2年,一旦损坏就会刮风。同时,受材料的影响,塑料薄膜不能在自然状态下分解吸收,反而会使土壤久而久之变硬。但苗木分布不规则,增加了地膜铺设的难度和数量。
(三)如何完善相关种植配套设施。绿色种植技术在形式、结构、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只有在相关技术配套设施的作用下才能实现。比如温室生态智能绿色种植技术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电子监控平台、互联网终端、生态种植结构布局等方面,利用热传感器和温控设施监测植物生长状况,并根据温度、湿度等数据的变化调整水分含量和施肥时段。这还需要改善种植区的信息环境,这也就需要改善种植区域内信息化环境、完善水电线路管网、乡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条件,使之与完成绿色技术建设指标相一致,在实际种植作业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技术应用。
(一)强化对农业产业科学化布局调整。第一,强化国家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政策性倾向,加大对实施区域范围内绿色农业技术方针、方案、措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第二,整合现有农业产业资源,为推动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去除低品质、效益低、低附加值的种植品种,在规定地域内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整合,选择适应能力强、便于绿色技术推广、符合当地从业者劳动愿景的农作物种植。
(二)绿色农业相应的政策扶持。我国农业受以往农业种植方式的影响,农村人口的通识教育水平不高,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观念的转变相对缓慢。然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要求很高。只有加强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相关的政策扶持,农民才能感受到先进技术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才能看到绿色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才能使绿色农业深入人心,展现农民的学习热情探索性。其次,要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机构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政府应优化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倡导社会资源流入绿色农产品开发生产,让农民看到绿色种植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优势,而利用绿色农业整体产业链的建立,也可以推动绿色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最终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结合实际现状选择科学种植技术。根据气候类型、土壤结构、日照时间、有效肥料和作物类型,建立了绿色种植技术应用体系。以我国番茄种植为例,为了减少农药化肥残留,使番茄在寒冷的冬季获得充足的日照,促进其内部形成,保留更多的养分。绿色技术的重点是如何回收蒸发的水分,防止干旱气候下水分流失,保证供水充足;同时采用有机生态肥料代替化学合成肥料,改进农药品种,降低化学物质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加强农药、生产废弃物等物质的回收利用和分类。
(四)持续完善绿色种植技术升级换代。一是实时了解种植产业对于绿色农业技术的具体要求,以增强技术运用的匹配度。以课题研究、订立项目等形式,深入到农业种植产地对环境、地理、经济、产业等元素进行信息数据采集,收集并整理相关参数讯息,作为升级技术的第一手资料。二是以安全可靠为第一原则,增强其技术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操作。特别是对于地势陡峭、气候环境恶劣的种植范围,要尽可能考虑当地条件对绿色技术的制约,同时把可利用物质融入到创新技术中。
(五)培养并提升种植从业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主要提高种植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举办文化课堂、技术宣传、技术进村,为其搭建绿色技术应用平台,加深对绿色种植技术的认识,认识推广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熟悉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结合实践教学,指导实践者应用绿色技术,使其了解绿色技术的内涵,并能独立地将绿色技术应用于种植作业的各个环节。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因其良好的实用性,在改善农业种植条件、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实现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技术推广工作势在必行。在符合区域资源保障的基础上,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导向,选择适宜的绿色技术为措施,以技术升级和职业技能升级为保障,为新时期加强绿色技术建设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