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桂林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100)
在2017年9月份,教育部引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这一纲要中将博物馆等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到了教学中,从中可见,研学活动将在之后得到普及和推广,它将是提升中小学生们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地区的博物馆蕴含着此地区丰富的历史及地方文化,通过对该地区或其他地区学生开放,能够让他们通过博物馆研学活动提升自身对地方文化及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什么是博物馆研学活动呢?赵薇在《在新形式下博物馆文化考察类活动刍议》中指出:“博物馆文化考察主要是指博物馆方面组织的,针对某一地区或多个地区所进行的具有研究学学习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动,其受众不仅限于青少年,范围也可辐射至广大的成年人;博物馆研学是指在博物馆专职教育人员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博物馆学习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校开设的数学、语文及英语课程一样,共同服务于教学,通过占用一定课时成为一门具体的课程,它与兴趣小组这类实践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另外,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开展是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开展的一项有目的,有方向的集体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进退,互帮互助。 在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它的教育意义大于旅游休闲,同时在整个实践活动开展之前需要设计周密而严谨的计划,从而保证有序开展。而且还需配备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并非让学生们在活动结束后只是写一篇感想[1]。
我国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指出:博物馆“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的见证物”。研学活动中的“学”就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体现和延伸。博物馆研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一种新的模式:课本上的图片成为展柜里的实物,固定的图片说明变成了精彩的博物馆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总而言之,博物馆研学活动它现已成为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教育中各个科目一样重要的地位。只要清晰的认识到它并非传统课程教学中的补足,也不是旅游休闲活动,才能够开展更为完善、具体、高效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也才能让学生们从此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以此提升自己得到发展。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城市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它既是人们休闲旅游的良好去处,更是无可替代的优良教育资源。在博物馆中,众多文物是人类文明成就的有效见证,他们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强。另外,它担负的教育大众的使命与中小学中的教育职责不约而合。并且它还能够提供更多丰富、具体的教育资源。在博物馆中拥有安静、雅致的环境以及贴心、舒适的环境,基于博物馆的这些不可忽视的优势,使其成为了研学活动的首选之地[2]。
博物馆有着众多的类型,不论是综合、历史、艺术文化以及图书馆等,或者最近几十年走进人们视野中的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它们都能为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类博物馆中,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领略历史文物,了解到历史中国家、地方中的人文特色及其发展过程,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及地区情况的认知和理解,能够促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得以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们从中了解到古今的密切联系,促使其能够做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及传播者。在科技类博物馆中,含有大量的科技产品、标本及模型,带领学生参观科技类博物馆,能够让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现今祖国科技的强大,能够增进他们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个科技兴国的种子。
博物馆的存在现今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它需要配合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像在墨西哥这一国家,学生们在学习自然科学及历史这类学科时,都会带领学生们前往当地博物馆。在新西兰及英国等西方国家,学校中的领导及老师还需要到博物馆中接受专业的教学培训,以便更好地带领学生领略博物馆。在中国,也逐步认识到了博物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在运用博物馆的具体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们不同的心理、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来设计博物馆研学活动。以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3]。
习总书记指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是最根本、最深层、最永恒的。”对青少年来说,“将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将个人梦想,家庭梦想,有效融入民族梦、国家梦中。”简单来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有效做到这些,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4]。
在《博物馆里的中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博物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名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生命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
为了让学生们在博物馆研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及素质,在开展具体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就需要设计一些具有互动、探究等的课程,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去,让他们感受到“活”的博物馆,自主去体验、探究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改变以往传统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开展方式,加入新型的研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他们对博物馆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们在探索发现中提升对博物馆的认识,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探索能力得到提升[5]。
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开展,还需要积极组建一支优秀的策划团队。博物馆需要经过策划加大宣传与研学活动有机结合力度,然后打破传统开展方式,组建策划团队,从而让研学活动成为一种制度化、系统化以及专业化的教育形式,使得博物馆研学活动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深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教育。
为了促使博物馆得到可持续发展,受到教育的欢迎,体现出自身的教育意义,就需要对博物馆进行深化改革,加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文物文化内涵,形成融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时尚性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品。[6]。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通过学校学习知识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在素质教育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新时代中要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基于此,就应当发挥出博物馆的作用,将博物馆与研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老师及领导的带领,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接受实践教育,从实践活动中去锻炼、激发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及素质得到提升。当然,在这之中,学校、博物馆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及机构要加强合作,通过共同智慧及协调来打造优异的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能够在这之中学习到知识,视野能够被开拓,能够从中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前进方向以及人生理想目标,从而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