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智能分编系统的研究

2021-11-28 12:55秦超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秦超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200)

一、传统与智能匹配

为实现图书馆采分编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一方面需要对整体的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和逻辑归类,确认各个作业环节的可行性,并根据拆分出来的各环节业务特点匹配相关的自动化方案;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对现有图书采分编加工流程进行再造,从能否实现原有加工要求、能否满足效率以及能否适应各类型图书的通用性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全智能化作业的模式。传统的图书采分编加工流程繁多,为此,系统根据现有工业自动化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的特点和功能,在保证满足现有图书采分编工作规范的情况下,设计了整个智能作业流程的总体框架,有重点、分阶段地实现图书采分编全流程智能化作业的目标。

二、图书验收和加工

(一)图书自动分离,这是后续图书加工的关键步骤。当前系统将图书自动分离设计为图书堆叠和分离两个环节。首先是图书堆叠部分,该步骤采用工作人员批处理的方式,将书商运输到馆图书按批次叠放到供件台的图书提升机处,作为待处理图书等待进入工作流程。其次是图书分离部分,该部分采用提升机加负压机械手抓取方式,负压机械手的抓取位置为图书的书脊位置,保证被抓取图书不会损坏。此外,在图书自动分离系统预设人机交互设备,实现基础数据的实时显示,便于馆员了解和回溯系统历史处理效率、处理量等信息,同时,系统预留软件接口,供调取各种统计数据做大数据分析使用。

(二)图书自动验收,该环节用于新购图书的核验处理。在图书馆以往采购的新书验收过程中,无论是手工验收还是计算机验收,或是两者结合的方式,通常都需要馆员用条码机扫描每本书信息,再一一与书单的字段进行匹配,不仅耗费大量馆员精力,还可能因为手工验收而出现验收疏漏。而在智能作业系统中,系统会对流转过来的已分离单本图书进行自动采样识别,通过对封面、书脊等位置的图像扫描,获取识别包括题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并将其与书商提供的送货单进行一一比对,完成图书的自动验收工作,并将其流转到下一步骤。

(三)图书自动贴标,这一环节的实现能够极大减少图书采分编环节中的重复繁琐工作。传统图书采分编工作流程中包含大量的机械式劳动操作,如图书ISBN 号码扫描及信息识别、图书标签的打印粘贴、RFID 电子标签的粘贴、图书翻页及盖章、图书RFID 标签数据读写、图书分拣。系统研发的重点是利用机器视觉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对图书的特征码、特征标识进行精准的识别。系统通过对图书进行位置调整,使每一册书达到符合系统处理标准的状态。然后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辅以机械手进行图书翻页,精准定位图书的封面、题名页、特定内页、封底页等位置,进行条码打印、粘贴、盖馆藏章、贴RFID 标签、覆保护膜等一系列全自动化操作。

三、智能化分类编目

图书分类编目是图书采分编流程中复杂度最高的一个环节,其本质是要针对每一种文献信息进行客观著录和内容主题分类标引,生成书目数据,以实现文献信息化的检索利用。初创智能化图书分类编目新模式,实现图书馆图书采分编全流程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本系统的最终目的。前期,系统设计研发专门的机械装置和软件,通过对每一种图书进行特征码识别、图书关键内容扫描存档、文本OCR 识别等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并与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LAS)对接,实现“无纸化编目”,一是对已有联机编目数据的图书实现编目数据自动下载、自动添加馆藏信息、分配索书号等编目操作;二是对无联机编目数据图书进行无纸化线上编目,通过对图书的题名页、版权页等信息进行OCR 识别,由软件自动完成文献客观信息的著录,然后将已扫描的图书关键内容页文档在线推送至编目员前端,由编目员完成主题标引著录等数据操作。

四、图书典藏与分拣

图书典藏加工及分拣用于处理图书编目后图书的典藏标识加工、入库分拣等操作。作为智能作业流程的最后步骤,系统需要完成书标打印、书标粘贴、覆保护膜、RFID 标签数据写入、出书登记、图书入库分拣及配送等系列工作。其中,书标打印、书标粘贴、覆保护膜、RFID 标签数据写入、出书登记等环节在技术实现上,与图书验收和加工模块比较相近,而图书入库分拣及配送部分,系统拟采用AGV 分拣和自动搬运方式完成,目前此类工业自动化技术在物流行业已经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本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涉及物联网技术、图像识别、工业自动化处理、自动分拣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多重技术的组合本身便有可能增加系统整体实施的难点和风险点。在此之中,除RFID 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的图书馆应用相对成熟外,其他相关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应用的可借鉴案例和经验并不多,因此该系统设计在实现上具有相当的复杂度,在实际实施上可能会有一定不确定性,这都是应当考虑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