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男
(河北省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国经过多年发展,灭火救援工作成效越来越高,但在救援工作中,受伤人员的数量也时有发生,从而反映出,当前灭火救援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不能够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但通过对灭火救援危险因素的分析,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在建筑发生火灾初期,火势增长会在起火20 分钟以内,让整个室内温度迅速上升至500℃以上,在如此高的环境中开展救援工作,消防救援人员以及相关装备均会受到火焰、炽热体、热气流和热辐射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救援人员受到烫伤或烧伤。此外,随着物质燃烧势态的不断上,所产生的热气流及热辐射也会随着提升,对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浓烟、热气流在火灾现场非常常见,救援人员会受到其危险因素的影响,出现中毒或窒息问题,这些因素主要是在大规模建筑体发生火灾时出现,其主要是建设内部布局较为复杂,加上闷顶内部结构以及相对封闭空间,会让这些危险因素更加严重,消防救援人员如果没有作好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旦进入浓烟环境开展救援,则会出现迷失方向、中毒、窒息等问题,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
当化工类火灾或建筑火灾发生时,开展救援工作时救援人员容易出现吸入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严重时会造成中毒死伤的问题。而且,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下,救援人员一旦皮肤接触固体、液体有毒物质时,同样会造成受伤,比如黄磷、农药等一旦接触皮肤,均会造成中毒,这些有毒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酸碱类蒸汽,一旦吸入会导致救援人呼吸道及皮肤灼蚀性伤害。
当火灾发生时,建筑物结构坍塌问题所引发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旦发生,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引起倒塌的问题,主要是在火灾过程中,会形成非常大的热量,导致建筑物屋面、楼板等结构出现弯曲、炸裂等问题,当建设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失水、骨料膨胀之后,则会出现连接物的偏移或失稳坠落问题。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救援官兵组织学习工作,让其能够总结以往火灾和死亡事故的教训,重点关注气体油罐爆炸、建筑物倒塌、热油锅炉爆炸等危险因素。同时,还需要重视火灾现场的钢结构承载能力分析,避免因建筑物坍塌等造成伤亡。通过组织学习,让救援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救援工作的风险性,并树立起对火灾现场危险因素的分析意识。
在此环节中,需要组织安全商业理论研究,让救援工作人员能够学习更多的消防预防措施以及行动要求。通过有效的消防救援讲座、作战训练安全要求等方式开展教育,让救援工作人员能够在救援工作中,重视各项危险因素,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爆炸、中毒、窒息、坍塌、灼伤等危险因素的应对策略,对于进入一线火场的救援人员以及驾驶员岗位,必须要对救援装备及设备技术性能和操作程序进行熟悉,重点对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开展训练。
确保救援途中行车安全,要求驾驶员必须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救援行动安全,参与救援的指挥员以及救援人员,必须履行自身职责,落实各项保安条例的实施和执行。在救援过程中,必要遵守具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身安全保护。在对内部结构复杂火场进行救援过程中,需要预留自救人员,并能够利用先进的遥控设备辅助救援工作,同时,要结合情况合理拆除和排放烟雾。在救援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急需的化学检测、个人防护以及净化设备的操作训练,在现有装备基础上开展适应性训练过程中,融入相应的心理与模拟训练。要做到每一名消防指挥员以及作战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不同车辆装备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装备来辅助救援,确保在救援关键时刻能够进一步提高救援人员的防护。
总之,灭火救援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救援人员必须要针对火灾现场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现场中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分析火灾现场会发生各项意外情况,并及时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传火灾知识,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