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1-11-28 12:55赵国山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赵国山

(辽宁财贸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引言

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早有应用,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起步较晚,通常是以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形式,出现在人们视野。如此一来,高校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树立先进的信息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与易操作性,及时扩充学校教育信息数据库。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只有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大学生道德素质符合我国社会文明要求,思政观念与国家政治路线才能保持高度一致。

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大学生思政教材内容,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凝练出的理论珍宝,语言高度概括,抽象性较强。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国家具体政治历史只是在课本上大致认识,了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内容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少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还不能立刻适应大学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思政教科书通篇白纸黑字的文字说明,甚至没有一张配图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对于思政学科的学习都产生了“畏难心理”,导致这些大学生出现“未学先愁”的情况,丧失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觉得思政教育课枯燥乏味。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不到位

网络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改变了社会传统认知,也逐渐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恰当地运用好网络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知识及时更新,还能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然而,目前部分大学思政教师不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体开展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率低下,教学大纲的设计缺少活力,造成课堂整体效率不高。如此一来,难以保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习惯了以往拿着课本泛泛而谈的教学模式,思政知识讲授苍白无力,学生缺少兴致,思政课变成“睡觉课”的情况时有发生,多媒体投影仪沦为摆设。

二、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作用

大学思政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收集学生就业方向信息,汇集成有效的数据资料库,通过饼状图、表格、柱状图、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所选职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需要为之努力的方面。与此同时,运用大数据信息网,制作相关课件,在其中加入思政教学相关内容,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职业规划问题与思政教学联系起来,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出来,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展示,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接受难度。比如,思政教师在课堂群中发送职业规划表格和问卷,学生使用手机完成表格填写和问卷调查。最后,教师利用后台相关功能,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生成统计数据。对于职业规划涉及经济金融类的学生,思政教师着重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职业规划在政治领域的学生,教师针对性地强调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

(二)结合社会时政,就当下热点问题开展教学

思政教师要关注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现实社会与思政内容结合起来,就当下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外交事件进行相关讲解,深入剖析其中利害,向学生展示学校设置思政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思政理论对促进我国当下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思政课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是经过了历史检验而保留下来的、我国重要的政治理论精华。比如,某国大选时候选人鼓吹的人权主义。许多学生从字面上浅显地认为,该国的人权主义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权主义是非常好的政治主张,看不清其人权主义真正的嘴脸。教师要揭露人权主义虚伪的面纱,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展示思政相关理论,向学生具体说明该国人权主义实际上是霸权主义的幌子。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共同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屏幕、投影技术和网络科技的结合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听、感等多种器官调动学生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授课内容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关注学生本身,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新闻,将思政理论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使思政理论在当下社会现实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