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路

2021-11-28 12:55石琳琳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石琳琳

(辽宁财贸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引言

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在高校开展学生工作,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不断地贯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的趋势。要解决当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等。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推动辅导员的专业化,引导辅导员能够对自身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组织建设、事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危机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推动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完善,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其知识体系和能力。

一、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对本职工作形成认同感,意识到新型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整体思想和知识储备方面进行把握,但是,部分辅导员欠缺工作的经验,没有对辅导员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职业意识较为淡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换人频繁,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安于本职的工作,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导致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成效不高。

(二)辅导员的专业性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过程中,对辅导员的职业进行准确的认知,然而部分辅导员存在认知的偏差,只是做一些学生日常的普通管理工作,没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不强,影响到其工作的胜任力,对于学生的教育引领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在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辅导员专业性的要求,在聘用方面要更注重从长远考虑。

(三)队伍结构不合理,辅导员的人数整体比例偏低

往往高校达到了辅导员任用规定要求的最低限,而高校的辅导员比例达不到水平;其次辅导员的年龄较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但是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最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缺乏全面关注。

(四)考评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的普通高校发展过程中,辅导员工作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然而部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对具体工作内容的把握,在对辅导员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是浮于表面考评的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比重不合理,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职业化认知较为欠缺。

二、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掌握专业性的知识,掌握综合的技能,提升专业化的发展。因此,辅导员要不断地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职业规划、学生事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对细节进行把握,经过日常的严格考核具备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专业化程度。高校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设立整体的目标,建立长期的培训计划,形成辅导员的特色化培养,参加岗前培训,学习交流活动,要鼓励辅导员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激发个人的成长动力。

(二)开展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

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形成稳定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对自我进行完善和提升,首先在准备阶段,要结合专业背景和个人的职业行为,对个人的发展意愿进行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其次,在进行辅导员考评的过程中,要挖掘辅导员自身的特长,帮助辅导员确立长期的发展方向;最后,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要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提高职业素养。

(三)完善考评,加强奖优惩劣

在高校探索建立科学辅导员考评机制的过程中,对辅导员的工作和各环节的细节进行严格的评价。首先,在考评内容方面要结合思想政治水平、工作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其次,在考评方式方面要采取学生、同事、领导、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再者,在考评结果方面要有一定的奖励和惩处,使得考评结果能够与职务职称挂钩,从而给予优秀的辅导员更多的鼓励;最后,对于一些不合格的辅导员的岗位进行调整,使其形成危机意识。

三、结束语

在高等院校的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要对辅导员的职业状况整体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尤其在当前高等院校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推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需要明确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对专业化发展的内容进行把握,提出辅导员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合理建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现状的研究,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结合高校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打造学习型的辅导员队伍,推动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