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想 马琳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歌剧在我国的发展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艺术工作者们根据西方歌剧的艺术表演特色等,创作出了具有中华民族色彩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以戏曲艺术、音乐艺术、舞台表演、文学艺术、美术艺术等为基础,综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发展历史有上千年,歌剧创作素材多且范围广泛。例如著名歌剧《窦娥冤》是根据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著名的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改编的,歌剧深刻贯彻了关汉卿的创作理念,再现了这一历史重大悲剧,而且歌剧《窦娥冤》的作者侣朋之所以会选用经典名作,是因为他想要把歌剧与古典名著相结合,使歌剧在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并且在演出过程中坚持了关汉卿的立意与构思,尽可能保留其精华,于是便有了歌剧中的经典之一《窦娥冤》。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小说、社会现象,创作出了著名歌剧《江姐》。
在现代社会,随着我国文化政策的修改与完善,国家政府越来越支持文化产业的振兴,歌剧艺术在这个机遇下也得到了发展。目前全国有近百座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剧场落成或正在修建中,剧场的修建为歌剧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演出现场,也使歌剧艺术走进、深入人民群众内部,使人民群众越来越了解、欣赏歌剧艺术。歌剧剧场以北京、上海剧场为例,每年都会上演国内外歌剧百余部。所以各大歌剧剧场的建立对歌剧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相信歌剧舞台艺术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繁荣、壮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歌剧大部分是红色歌剧,其中心思想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于是就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红色歌剧,例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歌剧虽然在数量,规模上有所增加,但是在众多的歌剧中能够给人民群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歌剧并不多。追根究底就是歌剧没有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相结合,歌剧中所表达的思想太空洞,没有使人深究、细细品味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色歌剧《白毛女》堪称经典之作,《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也是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指导完成的红色歌剧。他在艺术表演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比较浓厚的中华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充分展现了中国农村农民的斗争生活,深刻反映批判了旧社会的残忍、与人性的丑陋。现代著名歌剧《牵手》于2017 年在宁波市上演,故事内容讲述的是冯家少年与张家姑娘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是根据医院护士拍摄的感动宁波也感动全中国的两位老人,最后的牵手照片展开思维编写的,故事的寓意是在这个超信息的时代虽然手机电脑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但是也把一个屋檐下亲人的距离拉远了。
歌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能够鼓舞人心、传播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不同主题意义的优秀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歌剧勇敢的承担了传播新思想、反对封建社会,抨击社会现实的历史使命。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描写的就是一·二八事变后,扬子江带领中国同胞誓死不为敌人运炸药,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歌剧的主题具有典型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思想,这部歌剧演出后,大大鼓舞了人心,壮大了士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思想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5 周年,举国欢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北京、上海等70 多个单位的音乐舞蹈工作者共同创作了大型歌剧《东方红》,这部歌剧主要内容是纪念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困难,最后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意在告诉中国人民虽然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向着祖国更强大,更繁荣的社会迈进。
中国歌剧是具有民族时代民族特色的歌剧。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传播思想,可以说中国歌剧是与时俱进的,虽然当下歌剧发展较之以前没有那么繁荣了,但是中国歌剧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自身,一直在勇敢的承担时代的使命,与中国的繁荣昌盛并肩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