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贺军 (四川大家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抽血时一定要空腹吗?不能吃饭,肚子会很饿,这里的空腹只是抽血前几个小时不能吃饭,还是要怎么做?所有的血常规检查都需要空腹吗?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时需不需要进行空腹抽血?面对如此多的疑问,就让我们在文章中一一为大家揭晓答案吧!
在进行血液的相关检查中,是否进行空腹主要看检查的项目。如果进食了一些食物后,会对最终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那么一定要空腹。如果不影响检查者,就可以少量饮水,清淡饮食。在临床进行的抽血检查中,很大一部分抽血要求一定要空腹。然而对于某些抽血检查而言,是否空腹没有明显要求。这些检查不需要空腹即可进行抽血,同样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而对于一些涉及到糖代谢、脂质、血流变等相关检查,一定要记得空腹。食物在肠胃中经过消化和代谢之后,会导致原有的糖类相关物质、脂质、血流变等发生变化。所以需要检测糖代谢、血脂、血流变等项目时,一定要空腹。空腹多长时间较为适宜:空腹抽血应在上午7:00-9:00,至少禁食8h,最好禁食12-14h,不要超过16h,可以少量饮水。血常规就是对血液中各种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得到一些相关参数,人体全身都有流动的血液,身体各组织细胞都和血液有密切关系,通过血液检查能够了解到身体的很多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很多疾病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的异常。对于一些已经明确诊断病情或者在治疗过程的患者,也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这是为了观察治疗效果,方便医生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做出判断:患者是停药、继续原方案治疗还是调整治疗方案。血常规中有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人体内许多病理的改变都会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出现相关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小板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糖化血红蛋白和一般的血常规相比,还是有一定不同的。
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含义就是糖化了的血红蛋白,是葡萄糖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结合到血红蛋白上,血红蛋白本身的作用是参与到氧气的运输。借助呼吸作用,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人体的气管和肺部气泡。然后从肺泡中吸收血液,经过血液循环,将其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被组织充分利用,这些进入到身体内的氧气,要想顺利地进入到各个组织细胞中,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血红蛋白。所以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然而血红蛋白在运送氧气过程中长期处于含高浓度葡萄糖的血液中,就会有大量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结合,使得糖化血红蛋白超出参考区间。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指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一种产物。它是糖尿病患者常做的一个检查项目,同时也是确诊糖尿病需要做的一个检查项目。对于高度怀疑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的、想了解糖尿病患者最近2-3个月血糖控制效果时、医生考虑是否需要为糖尿病患者调药时都需要做该项检查。这项检查结果的正常值是4%-6%。如果超过了6%,那么就说明是有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并且《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升高就说明最近2-3个月有血糖平均水平是升高的。像这些情况可视具体情况同时再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如果患者出现了糖尿病,他的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会增高,随着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增高和时间延长,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的结合就会超出正常值范围,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所以通过临床的抽血检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于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帮助调节降糖药物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时,必须严格进行空腹,只能少量饮水。然而抽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则不要求空腹。
为何同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空腹血糖要求必须空腹,而糖化血红蛋白不需要空腹呢?空腹血糖的浓度是血液中实时的葡萄糖的浓度,一旦进食(包括正式餐食、水果、饮料、牛奶等),机体可以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将摄入食物中的糖分分解成葡萄糖并吸收入血,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且采用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等糖尿病治疗常用手段时也会迅速影响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所以血糖浓度易受到以上因素显著而迅速的影响,故空腹血糖检测必须空腹,且采血前不能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而糖化血红蛋白前文已提到,它的产生需要长期(2-3个月)处于高浓度葡萄糖的环境中才能使葡萄糖和血红蛋白过多结合,产生过量的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过后就很难分离。故短期的血糖浓度、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等因素也不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就不需要空腹。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前也不要吃一些过于油腻和高蛋白的食物,不要饮酒,饮水也需适量,否则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对结果造成影响。在文章中解答了大家的问题,明白了什么叫做空腹、具体空腹要如何做、不是所有的血液检查都需要空腹,但是最好能够空腹、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血时不需要空腹。这些疑问解答过后,我们也了解了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如何产生及采血前注意事项。希望本文的空腹采血相关知识、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及采血的相关知识能给需要采血检验的患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