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朝霞 陈 禹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近些年诸多围绕青少年问题展开的社会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对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和价值信仰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部分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当前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方面比较突出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社会层面看,一些青少年信奉生存哲学,崇拜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理想信念缺失;从个人层面看,有的青少年精神世界空虚,人生没有方向,生命意识淡薄,缺乏积极追求,甚至价值观扭曲。
青少年主流价值观缺失等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仅有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也反映了家庭、学校及社会在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教育方面的不足。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些年,我国电视台播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剧、文化类综艺节目及具有公益教育性质的文艺晚会等电视文艺节目,尤其是抗疫期间涌现出很多弘扬正能量的电视文艺作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了积极作用。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提出了“涵化理论”,该理论指出,“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主宰和包容了其他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信息对人们的观念所产生的效果,便是涵化作用,或者说起到了塑造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和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观众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会受到电视里所构建的世界观和思想的影响,也就是说电视对人的认知及社会观念的建构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涵化作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越长,这种影响会更明显。
电视文艺作为一种形象生动、内容样式丰富、受众范围广、影响力大的传播载体,具有在精神上影响青少年的作用,是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构建的有效途径和积极手段。电视文艺节目能够讲述历史,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时代风尚,不但影响观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甚至对社会舆论有重要引导作用。
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结果显示:广大青少年是收看电视文艺节目的主要群体,他们热衷于收看电视剧、电视综艺栏目、真人秀等文艺节目。这些作品伴随着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同时,给他们带去知识和快乐,也对他们人格的培养、“三观”的塑造、理想信仰的构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渐进性、累积性的文化艺术熏染,提高人的知识、素养水平,从而使人构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电视文艺作品“应该注意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电视文艺作品要讲精神、讲人格,通过节目让青少年懂得:要靠奋斗去赢得幸福。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年电视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乱象和负面影响,必须坚决抵制和治理扰乱行业生态的行为,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政治立场,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电视文艺作品。通过强化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作用、引领作用和启迪作用,让青少年认知、认同并重塑主流价值观。通过一批“彰显理想之光、汇聚力量之美”的优秀电视文艺作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青少年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主流价值观。现阶段,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电视文艺作品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找寻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将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统一到社会主旋律上,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引导青少年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构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
优秀电视文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以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等优势,弥补了学校、家庭、社会思政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不足。以下将从五个层面来思考电视文艺对青少年价值观建构的有效路径:
①宏观层面:国家净化影视传播环境,制定电视文艺作品准入机制
2018年11月27日,广电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文艺高举旗帜、守正创新,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指引方向。通知中指出:“坚持在全行业执行‘四个坚决不用’的标准,严把内容关、导向关、人员关、片酬关,确保社会责任得到履行。”提高文艺节目的门槛,净化电视荧屏,剔除掉一批价值取向有问题、理想信念缺失的作品。
事实证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文艺作品,完全可以实现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近几年,一直以播出由流量明星担当主演的自制独播青春偶像剧和仙侠奇幻剧为主的某省级卫视,播出了《恰同学少年》《人民的名义》等主旋律电视剧,收视、口碑双丰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家都在探讨社会正义、理想追求、生命的意义等话题。
因此,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动员全国文艺创作力量,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好戏”“大剧”“品牌栏目”等,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播放一批的良性格局。
②创作者层面: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习近平同志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希望:“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提高质量当作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努力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谱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创作者要有文化自觉,要想用积极向上的作品吸引青少年,给青少年启迪,自己就先要树立崇高理想。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思想修养和人生境界的同时,拓展创作题材视野,深化作品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
③作品层面:题材多样化、样式新颖化、主题积极正能量
不同题材在理想信仰挖掘的深度和开掘的高度上是不同的,不论什么题材的作品,只要做到讲奋斗、讲追求,就会对青少年有引导有启发。作品形式可以花样翻新,不但有意思而且要有意义,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起到助推作用。
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的形式,传递了“尊重生命”“爱国”“中国梦”“孝亲敬老”“大 美 ”“ 英 雄不 朽 ”“ 长 征精 神 ”“ 民 族精 神 ”“ 创 造精神”“少年强,中国强”等十几个积极向上的主题,给全国青少年献上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这些正能量主题,也可通过不同题材和样式的电视剧、真人秀及晚会来表达。如表达“孝”主题的有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和电视剧《搭错车》等。表达“英雄不朽”的主题,可以在晚会中邀请英雄人物并配以生动的图文画面、影视视频等形式,用具体的人物来打动青少年。电视文艺创作者在面对青少年这群特殊的观众时,应把握好青少年的群体特征,熟悉青少年的话语表达方式,努力创新节目样式和形式。
④演员层面:塑造时代英雄,凝聚国家力量
通过革命历史题材节目塑造民族英雄形象,通过一些反映当下生活的作品发现平民英雄。我们的作品要树立新时代的英模人物,让青少年不再盲目崇拜那些包装和炒作出来的所谓“明星偶像”。
青少年观众需要什么?他们呼唤什么样的偶像?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力量来指引自己前行?这些问题值得深思。每个时代应造就每个时代的英雄。革命历史年代,涌现出一大批革命英雄,为了革命理想,放弃了爱情、家庭,甚至放弃了生命,换得我们今天的和平、自由和美好生活。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亮剑》中的李云龙等,这些英雄的精神值得当代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电视文艺应发掘“最美乡村教师”“最美警察”“抗疫最美逆行者”等时代楷模,让先进模范人物影响和带动青少年。“把更多普通群众而不是影视明星作为作品的主角、节目的主角,以真挚的情感刻画最美人物、讴歌奋斗人生,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采,着力讲好新时代故事,留下普通人追梦中国、追求幸福生活的鲜活时代影像志”。
此外,电视文艺节目要培养和起用德才兼备的青年优秀演员,打造一批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的优秀电视文艺节目。讲青少年的故事和他们喜欢的故事,用青少年的话语体系和青少年同龄的演员,以倍感亲切的方式,解释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大量“暖新闻”频频引发网络关注、“感动”“泪目”成为视频网站的刷屏弹幕,不少主旋律文艺作品在年轻观众中反响强烈……这些都表明,包括青少年群体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主旋律正能量有旺盛需求。能够唤起人情感共鸣、给人前行力量、激励人向上向善的内容,不仅有流量,而且能够成为真正的大流量。倡导和鼓励更多文艺工作者坚持正确导向,以优秀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精神需求。
⑤学校层面:创建“思政影视”特色课堂
广电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联合起来,一起进行思政课堂改革,创建“思政影视”特色课堂,并在全国进行推广。目前央视与教育部合办的电视文艺节目《开学第一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电视台的《音乐大师课》也被很多中小学校当成美育的优秀案例,对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选取经典和广受好评的影视作品作为特色课堂案例,并推荐优质影视作品供学生课后观摩。课堂上主要播放展示奋斗人生、追求崇高理想的优秀影视作品,通过影片分析、讨论、对话、写影评等形式,使青少年学子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部门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精挑细选出一批有品质的精品电视文艺作品,通过“思政影视”特色课堂的打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形成良性互动,让青少年心中燃烧起青春之火,在前行中获得力量。
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目标。电视文艺作品也要围绕“为什么人”的目标,捕捉生活之美,努力创作更多打动人心的好节目、好作品。
当然,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电视文艺只是推动青少年价值观建立的外部因素之一,其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从本质上说,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和塑造,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对价值观的理解不同。
其二,不能夸大电视文艺的作用,其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要与其他方式方法形成合力。
电视文艺工作者要不忘艺术初心,用文艺培养人教育人,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通过一批“彰显理想之光、汇聚力量之美”的电视文艺,使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促进青少年对人生意义进行深入思索,加强对青少年的指导,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