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2021-11-28 10:14李世珍郝婉儿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队伍人才

李世珍,郝婉儿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教育兴则国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入多所高校考察调研、座谈交流,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并发表讲话,就教师工作特别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为新时代高等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南。

一、揭示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推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新时代赋予教育战线的光荣使命,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习近平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工作特别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2018年1月,他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2]。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概念,“战”指战争,“略”指谋略,合起来就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后来引申为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3]极端是指事物发展的顶点、最高峰,极端重要是形容一件事情重要到了极点。作为不同寻常的政治表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开可见的资料中只有三处,一是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二是指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第三就是用以表述新时代的教师工作。

中国共产党历来尊师重教、重视教师的作用。毛泽东认为教师是知识分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他在对有关材料的批语中指出,要“端正方向,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4]。邓小平谈到:“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5]江泽民指出:教师是“办好我国教育的基础力量”“教师的工作是无上光荣的”。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提高教师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上述思想和理论,引用《荀子·大略》中的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1]来阐明教师对于国家民族的战略意义。他指出:教师工作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6]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2]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优先中的优先”,被摆到前所未有的极端重要位置。

(二)指出“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并与师生座谈时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7]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也提到,“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8]

“迫切”有急迫、紧急的意思,形容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如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大批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的一流创新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拓展,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难有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习近平多次指出:教育不仅“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9]。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0]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习近平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7]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鉴往知来,做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旨在推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综合实力,为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三)明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反复强调高等教育战略地位基础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7]。

“基础”是一个建筑学概念,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其后引申为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合格人才的培养,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践各项职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素质教师队伍更是大学的安身立民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中流砥柱。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创造一流的科研、传承一流的文化、贡献一流的成果,最终建成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正是基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大学建设的“基础性”意义,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被列在“双一流”五项建设任务的首位。

二、阐明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习近平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分别从高校整体和教师个体两个层面提出标准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从整体层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

近年来,习近平先后在多个场合阐明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建设政治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8]。他强调,只有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自身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既传授好专业知识,又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只有把个人与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才能成就个人事业和更好地服务人民。

服务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精神支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意识,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1]。二是要把帮助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作为核心任务,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建设业务能力精湛的高校教师队伍

习近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7]。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处,高校教师以知识创造价值,以知识教育学生,以知识获取力量,扎实的学识是其立身之本和职业本领。在知识大爆炸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想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触动和感染学生的心灵,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党中央提出实施建设“双一流”大学战略,未来一段时期正是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校教师群体的业务能力特别是科研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这不仅对提高国家整体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影响。

3.建设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教师队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1]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每一粒都会跟着错。因而,“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8],任何时候都把教书育人视为最重要的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进入新时代,教师的角色更显多元,任务更加繁杂,然而,其核心使命仍是教书育人。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指点迷津,首先自己要提升修养、明道信道。要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自己要成为优秀的“示范者”,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只有以模范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新时代的师者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要认真聆听年轻人的声音,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二)从个体层面提出了新时代好教师的评价标准

在关于教师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个要”等标准和要求。其中有些是面向全体教师提出的评价标准,有的则是针对特定群体提出的工作要求,共同构成了包括高校教师在内所有教师的行动指南和参照标准。

1.“三个”牢固树立

2013年9月9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12]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首次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全面要求,涉及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

2.“四有”好老师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在座谈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并对每一条标准都做了全面、深刻的阐释,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论述。他谈到:“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1]……在2018年5月2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以及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多次强调“四有”好老师要求。“四有”好老师基于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维度对教师素质作出了规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成为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标准。

3.“四个”引路人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赴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6]其后,他又在全国教育大会等场合重复了“四个”引路人要求。“四个”引路人是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角度,对教师教书育人和责任担当提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价值。

4.“四个”相统一

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8]这是他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群体提出的要求,精准地指出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针对性。教书与育人,当前更需加强育人;言传与身教,当前更需加强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当前更需加强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当前更需加强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体现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遵循。

5.“六个要”

2019 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1],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1]。在“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背景下,“六个要”的提出,不仅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同时也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现实需要,阐述和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多次谈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7]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其中立德树人是根本,师德是灵魂,“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7]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在道德上的任何瑕疵,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影响。没有哪一个职业比教师职业更强调道德性。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中出现的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等失德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声誉,因此,应下大力气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切实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实绩和成效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对教师包括高层次人才提出教书育人方面的明确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3];要把好人才政治关、师德关,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引进、人才选聘、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环节的首要内容,突出政治标准;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4];要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于师德败坏的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同时大力宣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以德立身、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二)抓好专家型教师队伍这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师资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关键性指标。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多次强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15]“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16]“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17]因此,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应着力抓好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做好人才引育工作。大力引进和培训高层次人才,强化支撑引领作用,是世界一流大学迅速崛起和保持顶尖水平的普遍经验。习近平指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18]“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19]高校应始终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与提升,努力汇聚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推动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发挥高校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一方面大力从国外引进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善于吸纳本土培养的优秀人才和青年学者,积极从现有师资中发现和培育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助力其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2.推动教学科研结合。当前,高校争夺、吸引人才,更多注重考察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希望发挥其在学术氛围营造、重大成果孕育、高峰人才聚集、优秀团队培育等方面的作用。但是,高校主责主业在于人才培养。在注重发挥人才科研优势、引导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的同时,高校也丝毫不能放松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要通过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等要求,以及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计划等,切实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引导专家型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

3.注重成果产出导向。习近平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0]因此,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并特别要求“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21]同时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14]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有影响力的国际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国际学术论文,以此催生有世界声誉的学术成果,贡献和分享中国智慧;同时,要引导教师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研究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研究,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

(三)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习近平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4]多次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6]出于对教师工作的高度关注,他反复强调对教师教育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提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14]强调“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7]“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14]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习近平始终强调要提高教师地位,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4]强调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4]“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13]

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既要强化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履职尽责;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事业和生活,为他们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人才价值,从制度上保证优秀教师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取得合法收入。要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人才都能安然自处、自我实现的宽松环境,最大可能地激发教师活力。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师队伍人才
人才云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