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1-11-28 10:39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高 锐

(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传承好发扬好。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和解放全社会的精神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之基[2]。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进行了新的论述,并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历史时期革命精神的主要表现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形成了坚定理想信念、开天辟地、勇于牺牲、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研究这一时期革命精神的主要成果有吕延勤、赵金飞主编的《红船精神》,王刚、李懋君主编的《长征精神》,张金锁主编的《延安精神》,张泰城主编的《井冈山精神》,李佑新主编的《抗战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主要以战胜艰难困苦的智慧和勇气,无私无畏的奉献意识和境界为主,比如以爱国主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的大庆精神,以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为主的“两弹一星”精神,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为主的焦裕禄精神,以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为主的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研究这一时期革命精神的主要著作有马福运主编的《红旗渠精神》,吴宏亮主编的《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编写组主编的《大庆精神》,刘学礼主编的《“两弹一星”精神》,黄宏、洪保秀、刘熙武主编的《载人航天精神》等。

(3)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的革命精神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为主,诞生了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抗击非典精神,挑战极限、勇于开拓的青藏铁路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这一时期主要研究著作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写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凯歌》,李新泰、李永清、孙占元编著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付守永编著的《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等。

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态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的有机结合,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4]。我们可从正确处理三方面关系的角度来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一是从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把握好革命精神的主题;二是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系上把握好革命精神的时间范畴;三是从精神系列和具体精神的关系上把握好革命精神的博大体系。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横向上要处理好革命精神整体与具体精神形态个体的关系,纵向上要对具体的精神形态进行内涵界定、意义揭示、经验借鉴、功能发挥、传播传承等方面的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我们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每一历史时期革命精神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主要阵地,青年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5]这里的“特殊材料”指的是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斗士所具有的坚毅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格,这些精神和品格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高校培养大学生性格、塑造大学生品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阔步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代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然而他们阅历不丰、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弱,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和奢靡拜金主义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助于大学生补足精神上的“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大学生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开拓创新的意志品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迎接挑战。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的核心要素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在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主体时,正确把握并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也是实事求是路线的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坚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群众路线,在应对风险和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正在指引中国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航线奋勇前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拼搏的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工作的组织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忠诚使命、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勇于奉献等一系列宝贵精神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营养和实践指导,有助于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站位。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丰富大学生党员党的知识,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促进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注重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多次瞻仰革命遗址、考察革命圣地、走访革命老区、参观革命纪念馆等,要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等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一)方式方法创新

高校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要改变以往的“历史性研究+宣传性研究”二维模式,进入“党史+理论+实践+宣传”的四维范式。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以“理论—实践—理论”为主线,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如举办理论宣讲会、革命传统故事会,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等。这种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发扬,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永续传承,激发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平台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要在原有“课堂+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平台基础上,创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站和创业实践基地等系列新平台,以及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实地参观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激励大学生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坚定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品格。

(三)学科建设创新

高校要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问题,开展立体、深入、规范的研究,建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学术研究的学理支持、逻辑体系和研究范式,组织高校党史党建研究者围绕党的重大历史实践,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形成系统的理论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四)媒体创新

新时代是网络时代,中国是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在高校,以传播迅速方便为特征的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型网络媒体被广泛运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必须充分利用新时代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打造以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学习平台号、订阅号、手机APP等。

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弘扬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两个“度”:一个是注意避免传播内容的机械化、单调化,尤其是在网络平台加入“潮流”元素的过程中要建立“经典+精彩+亲民”三重范式;另一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能遗失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内容要深邃,形式要灵活多样,使学生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取得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