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1-11-28 10:39常卓航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州红旗渠记忆

常卓航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林州 456500)

20世纪60年代,为了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河南省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发扬敢想敢干、苦干实干的精神,在太行山的半山腰开凿出长达1 500 km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为新中国水利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变了林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从此巍巍太行上横亘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明星渠”。红旗渠建成后,红旗渠热一浪超过一浪。红旗渠热的第一波是20世纪60年代,从始于悲壮到成于辉煌,这时期关于红旗渠的报道多见于各级党和政府文件及报刊;第二波是20世纪70年代,从感动中国到感动世界;第三波是20世纪90年代,从一度沉寂到声名鹊起;第四波是2004年至2005年,《红旗渠精神展》从北京展热到巡回展热;第五波是2015年前后,步入常态,走向深入[1]。在这个过程中,红旗渠精神也在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林州人民不断的建设实践中得到传承、发扬。笔者检索发现,红旗渠研究的文章总计近1 400篇,深入讨论红旗旗及红旗渠精神的则近1 300篇。这些红旗渠研究成果主要依赖于各类文献资料,如文件、报刊、著作等。红旗渠的许多故事是口耳相传的,这样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是由于没有使用文字固定下来,这些故事会因传播者的主观性而或多或少地失去原样。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宽,研究方法的不断多样化,抢救性挖掘红旗渠建设者所见所闻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修渠人健在者在越来越少,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记忆力越来越差,口述史采录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口述史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中的意义

(一)口述史的内涵

口述史是一门新兴的历史门类边缘学科,是史学和文学的交叉学科。记录者将亲历者的回忆准确记录下来实现了历史框架中语言到文字的有机转换,成为历史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另一种史料。口述史最大的作用是构建人类记忆库,积累并开拓历史学研究资源。人类个体记忆的整合有助于对历史事件细节的生动还原,同时,记录并保存历史事件资料形成的口述史数据库,拓宽了相关学科研究的渠道和门径。

(二)历史记忆主体的作用

红旗渠工程包括总干渠、干渠、支渠以及无数的毛渠和斗渠,这些渠线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遍布林州大地,数十万红旗渠建设者在当时县委一班人的领导下,不畏艰险,战斗在每个工程段上。10年时间,建设者终将这些“血管”疏通,滋润了干渴的林州大地,使古老林州获得了新生,加快了发展。这些建设者有的负责垒砌渠岸,有的负责抡锤打钎,有的负责烧制石灰,有的负责制造土炸药,有的负责技术保障。他们作为红旗渠历史记忆的主体,见证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红旗渠为林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见证了红旗渠精神焕发出的巨大能量。挖掘、重组、整合这个群体的记忆,有助于生动还原红旗渠历史,有助于整体上把握20世纪60年代林县的经济社会状况,有助于建构红旗渠历史研究体系。

(三)口述史发掘的紧迫性

口述史作为大众化历史记忆,其特点在于叙述性、口语性,这是区别于文本性、书面性史料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一段历史,而我们现在保存下来的文本性史料,只是历史记忆的一小部分,在具体社会生活历史细节的还原方面,口述史料有其巨大的挖掘价值。记忆主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将所经历过的时代、事件及影响一一叙述出来,记录者在此基础上对受访者的身份、社会关系及实践内容重新梳理,便能通过有机整合个体记忆进一步深化社会和重大事件的研究。健在的修渠人多已年逾八旬,随着“渠一代”的不断逝去,“渠二代”以及长期研究关注红旗旗历史的民间学者已成为红旗渠口述史的采录对象。“渠一代”、“渠二代”、民间学者的历史记忆构成了整个红旗渠沿革口述史。

二、口述史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中的价值

(一)史料价值

红旗渠口述史项目是对红旗渠历史记忆的抢救。目前,有关机构口述史的前期工作已开展4年,采访修渠人400余人,收集采访视频、图片等数字文献13 T,形成文稿110余万字。然而,对于“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巨大数字来说,这样的口述史工作仅仅还是个开端。修渠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在世者越来越少、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如口述史项目组和林州市东姚镇一位当年的红旗渠建设者约定好采访事宜,就在采访前一天这位建设者突然去世,给口述史工作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所以,红旗渠口述史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学术价值

目前,学术界对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将红旗渠工程置于中华民族发展时空坐标下,将红旗渠精神纳入中华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宝库体系内的研究成果愈来愈丰富。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所利用的史料,绝大多数还是文本性史料,如档案文件、地方史志、专门史著作抑或学者“咀嚼”过的文本,这也是传统史学的特点之一,“过于重视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事实的记载,而相对忽略人在历史工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及作用”,“无法将人类社会的全部‘基本粒子’即所有个人的生活和记忆全都纳入历史的思考和书写”[2]。而口述历史恰恰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在红旗渠研究中,收集、整合红旗渠建设者的个体记忆,建立比较完整的红旗渠口述史,形成大众化历史记忆资料链,可以充实红旗渠精神研究资料库,弥补文字史料的不足。同时,口述史也开拓了史学研究的新维度。口述史的形成需要“档案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乃至教育学”[3]等多学科的知识,红旗渠口述史正是在传统史学研究手段的基础上,依靠多学科融合、多媒介支撑建立起来的。

(三)教育价值

研究和探讨意识形态的目的是对特定人的教育启迪和方向指导。红旗渠是林州十万大军战太行伟大实践的成果,所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新一代青年拼搏奋斗的力量源泉。开展红旗渠精神口述史研究,可以丰富教育资源,能够将来源于修渠群众的历史记忆通过记录、整理,以文字或音视频的方式再还给新时代人民大众;通过社会生活细节的还原重构修渠历史,丰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给广大青年以教育启迪,充实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传播价值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历经10个春秋苦战而成的,但是我们考察红旗渠历史成就的时候,不能将视野局限于20世纪60年代林州一时一地,而应将红旗渠的伟大成就置于大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缺精神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凝练了更具生命力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林州人民正是继承这种红色精神文化,并用于指导“战太行”的伟大实践,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的,也是民族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红旗渠精神可以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产生更大影响,在丰富传播手段的同时将更全面、丰富、系统的内容传播给广大受众,使红旗渠精神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三、口述史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中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才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培养一定规模的专业人才队伍有助于推进红旗渠口述史研究。目前,红旗渠口述史研究逐步走上快车道,对从事口述史研究工作的人才需求在质和量上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说,红旗渠口述史的人才构成、人才素质、人才开发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红旗渠口述史开发和红旗渠精神传播的时代要求。今后,红旗渠口述史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是不断完善人才资源的培养机制,落实专业人才的使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口述史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多层次、多学科、跨行业、本土化的原则。口述史是历史学的边缘性新学科,是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而成的,本身具有学科互补性。口述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所以培养相关研究人才应遵循跨行业的原则。口述史是通过采访、记录而成的,叙述人主要使用口语,这就需要记录整理者将口语转换成文字。如果叙述者方言色彩较浓、存在一定沟通障碍的话,就需要懂当地方言的记录整理者“翻译”成通用语文,所以这个“翻译”过程离不开本土人士参与,口述史研究中培养具备地方语言交流能力的人才是开展这一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口述史制度

制度是保障,要想真正让口述史这门学科充分发挥史料研究优势,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一是口述史采访队伍建设。口述史工作依赖一支建制完整的人才队伍。红旗渠口述史作为一项地方专题类口述史,为避免出现语言交流障碍,采访工作中要有当地人或懂当地方言的人参加。健在的红旗渠建设者年事已高,加上红旗渠工程建设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他们的记忆会有模糊,所以,采访人必须对红旗渠历史比较了解,能够提供一定的回忆线索。采访人员应能熟练使用采访设备。撰写口述史稿需要档案学、历史学等知识,因此也需要具有这些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参加相关工作。二是要建立口述史系列制度。采访是口述史基础性工作,为保障采访质量,应建立采访工作制度,以规范采访的重要环节如采访人员的确定、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设备的使用、采访资料的保管等。还应建立口述史档案制度,以规范口述历史档案资料如采访录音、采访录像、录音整理抄本管理等。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优势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于其能以开放的姿态在虚拟的空间更快地将信息传播到自主建构的交流互动平台上,给读者更宽松的阅读环境和思考空间。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增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四)充分利用红旗渠干部学院教育基地优势

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畔、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办学的红旗渠干部学院是一所集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宗旨践行为一体的党性教育特色基地。红旗渠干部学院具备开展红旗渠口述史研究的条件,已经有一支专门的科研队伍长期从事红旗渠口述史采访、整理工作,人才队伍稳定,结构基本合理。红旗渠口述史的成果可以通过学院课程生动展示和呈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促进学员对红旗渠历史的了解和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增强培训效果。

四、小结

开展红旗渠口述历史研究对保存红旗渠历史、挖掘红旗渠精神内涵、传承红旗渠精神都极为重要,这项工作不仅生动呈现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的情景,而且开辟了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新视角,丰富了红旗渠研究的新资料,拓展了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弘扬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林州红旗渠记忆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迷情大丽花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