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佑
(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2)
中国婆媳关系非常微妙,婆媳关系是因婚姻关系而存在的一种代际关系,双方之间没有夫妻间的亲密感,也没有血缘母女的稳定性。现代社会两者之间经常由于性格习惯不同、家庭权力争夺而发生矛盾,同时也经常会因为联结两者的重要纽带即儿子/丈夫、下一代进行情感争夺。近年《婆婆和妈妈》的综艺节目热度非常高,主要原因就是将镜头直接对准儿媳和婆婆之间,其中也将婆媳相处一系列矛盾的现状暴露出来,引发众多热议。网友都开始自爆和婆婆相处时容易发生矛盾,所以改善婆媳关系,减少婆媳矛盾可以增强家庭的稳定性、提升家庭成员幸福的获得感。婆媳矛盾的初期都是从发生口角开始,两者之间的沟通异常引发了矛盾,所以是否可以通过改善婆媳间的沟通方式来降低矛盾发生频率?如何改善婆媳间沟通方式?
在既有的关于婆媳矛盾问题的研究,学者分别从婆媳矛盾的表现形式、后果、原因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在表现形式上,学者认为婆媳矛盾一般以争吵和冷暴力为主,并且近几年来越来越明显、数量在增加。后果比较严重,会引发夫妻家庭暴力,从而导致夫妻离婚[1]。严重破坏家庭和睦,可引发妇女产后抑郁、家庭成员自杀、降低婚姻质量、干扰第三代的教育与身心发展。婆媳矛盾的原因一般多是由于观念和习惯差异、争夺权力和资源、观点采择不良、其他亲友影响、不公平对待、不良个性和习惯[2]。婆媳的家庭内生特性使婆媳矛盾的特征多表现为隐蔽性、频繁性、普遍性和严重性[3]。就目前而言,婆媳矛盾的研究相对集中在社会学、伦理学和文学等领域。研究的着力点多是婆媳矛盾的原因和婆媳关系问题上,研究成果主要是概述、分析和总结性的理论成果,几乎没有运用理论进行改善婆媳矛盾的实践性成果。
从沟通模式的运用来看,现有关于沟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夫妻、师生、亲子、医患关系及老师和家长之间。方晓义[4]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方法探讨了夫妻沟通模式与夫妻质量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了师生沟通模式——舒缓沟通,并分析了该模式的运作原理及运用的的注意事项[5]。针对亲子冲突问题,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了家庭不良沟通模式导致亲子矛盾的案例[6]。为改善医患关系,构建不同沟通场景下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模板,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和科学性[7]。沟通模式的运用人群较广,已有成熟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成果,但是在婆媳之间的运用较少。
关于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家庭问题上的研究,涉及的问题范围较广,适用于家庭内容的各种冲突与问题,包含夫妻、亲子、婆媳、家庭内部矛盾等。萨提亚家庭教育与咨询模式运用家庭重塑、个性部分舞会等技术,帮助家庭成员释放压抑的情感,正确的表达情绪,化解家庭冲突[8]。有学者以萨提亚模式为理论指导,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对一名二胎家庭中陷入心理困境的长子女进行专业介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去改善农村留守婆媳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10]。改变流动家庭夫妻的日常沟通模式,合理的面对和处理冲突,维系夫妻感情[11]。萨提亚治疗模式注重使用内部资源和力量,将治疗聚焦于家庭内部,而婆媳矛盾也属于家庭内部问题,选择萨提亚表里一致沟通模式改善婆媳的沟通方式来减少婆媳矛盾可能更加契合。
家庭沟通方式反应了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也代表了家庭成员的生存姿态。萨提亚区分了四种不良的沟通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这四种生存姿态是低自尊应对方式的表现。与此不同的是,表里一致是萨提亚倡导的一种有价值的沟通方式,要做到表里一致,首先是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保持开放的态度,我们想到的不是去赢得某场胜利,不是去控制他人和情境,是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察觉、承认、接纳自身内部存在的想法、感受、身体信息。其次是要认识到,我们能够站在一个即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当前情境的角度上,选择一种与即时情境相匹配的方式作出反应。感受和表达感受的行为是不同的,因为愤怒而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愤怒的感受是糟糕而错误的,需要学习的是发展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愤怒[8]。
除了作为一种生存姿态,表里一致还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为了有效的表达,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一致的情感、语言与行为,情感包括声音特征、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呼吸等。为了能够呈现出表里一致的沟通姿态,仅仅理解和思考是不充分的,练习很重要。在日常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可以记住表里一致的沟通步骤。首先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希望……(具体详细);我相信……(使用正面的语言解释如何做)。我们接纳不愉快的感受,然后改变知觉,使沟通方式和内心体验保持和谐一致的状态。
家庭的沟通方式反应了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婆媳矛盾严重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通常会处于低自尊的水平。长期处于低自尊的婆媳或其他家庭成员会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指责、打岔等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痛苦。久而久之会使婆媳矛盾更加突出,婆媳也会陷入自动化和习惯性的不良应对姿态。“表里一致沟通”模式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沟通方式,为婆媳矛盾的应对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挖掘婆媳自身的深层推力,提升自我价值感。萨提亚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冰山,个体生命中能够被外界所看到的行为,以及被个体本身所感知到的“内在”由上至下依次是:应对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12]。作为我们内心的体验源泉,自我始终处于一个核心地位,同时也是每个人外在应对方式最深层的推力。如果婆媳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表达“真我”,就会一直处于低自我价值水平。因此,自我价值感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一致性沟通的程度和效果。
“自我”影响外部行为,而情境则会对“自我”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从外而内,又从内而外。而自我价值是一种意识的层次,是认可自己和他人的体验。婆媳长期生活在互相抵触、否定的情境中,必然会给对方带来低自我价值感,这种低自我价值感又会导致双方在相处过程中表现出不友好的行为。长此以往,婆媳俩人甚至整个家庭就会陷入不良沟通模式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挖掘婆媳自身的深层推力应该从认可自己和对方着手,去除沟通过程的障碍,提升自尊心,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心态的调整,我们不要“为我独尊”的意识,但必须要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的思想。第二,提供直接成功经验。让婆媳俩人在社工的帮助下多次体验到成功沟通的喜悦来提升自我价值感。第三,参加小组活动,观察组内成员沟通如何沟通成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升自信心。
巧用雕塑呈现沟通图像,改变固守的知觉。家庭雕塑是萨提亚模式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的重新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社工通过雕塑来展示对于一个家庭形象的刻画。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展示家庭成员的应对方式、身体高度展示力量、站立的距离来展示彼此间的亲密关系。通过雕塑事件发生时的图像,当事人可以识别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通常婆媳俩人发生矛盾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婆婆和儿媳妇站在互相对立的位置,俩人都用手指着对方。甚至其中一人站在椅子上用手指着对方。雕塑图像的强烈冲击感使婆媳可以感受到不良沟通模式带来的恶劣后果和让人不舒服的感觉,此时社工创造性的引导反馈,可以让婆媳慢慢的从熟悉的沟通姿态和模式中摆脱出来。
在使用雕塑技术过程中,在充满互动联系、信任和安全的环境中这一技术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作为一名引导者,社工应当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尽力与家庭中每个个体建立密切的联系。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婆媳对新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察觉出旧模式的破坏性。并对婆媳在过程中体验到的顿悟、知觉上的改变、感受等进行加工,强化双方对不良沟通模式的感受,改变固有的知觉,愿意接受改变。
关注自我、情境与他人,促进一致性沟通。不良的沟通方式通常的表现是不能同时关注自我、他人和情境,不能使用一致的情感和一致的语言。因此,改变不良沟通方式的途径主要是保持自我、他人和情境的一致性,情感和语言的一致性。萨提亚认为要做到自我、他人和情境的一致性,需要我们充分的觉察和了解和接纳自我、他人和情境,考虑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出能顾及自我和他人情绪的选择。首先是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保持开放的态度,对自身内部存在的想法、感受、身体信息,以及经验中的解释给予充分的觉察,承认、接纳,而不是苛责自己的内心体验[8]。其次是要认识到,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很多种方式,重点在于作出与情境相符的反应。感受和表达感受的行为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内心愤怒就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愤怒,需要学习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愤怒。
言语和情感都是表达内心体验和感受的方式,不一致的沟通模式本质上是那些痛苦的人用以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的防御方式。他们努力去帮助应对自己、他人和情境,但是传达出来的是相互矛盾的信息。因此,学习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的重点是,学会如何将不一致的情感和不一致的语言变成一致的情感和一致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话术技巧来实现言语和情感的表里一致,分为四个部分:当这个事情发生时……,我感到……,我真正想要或者希望的是什么……,我相信……。掌握话术的技巧之外需要反复的练习,只要我们给自己一个机会,再次有意识的去听、去感受,就可以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
通过将表里一致沟通模式运用于改善婆媳沟通方式的问题,研究发现,纠正婆媳不良的应对姿态,使用一致性的沟通方式可以缓解婆媳矛盾,扭转婆媳不和的局面。但是通过对家庭进行回访发现,缺乏社工的监督,婆媳会回归自动化,延用旧的沟通模式。因此,彻底的改善婆媳沟通模式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发挥监督作用,直至婆媳双方或家庭内部可以将表里一致沟通模式作为一种日常习性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