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2021-11-28 09:29齐海洋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术规范污染源台账

齐海洋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安徽 亳州 236800)

1 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调整管理的手段存在短板

排污许可证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后,个别企业为了领证而申报,在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过程中不求其解,对在排污许可要求的企业履职责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新形势要求下管理方式转变较慢。企业需要转变管理手段,但由于环保知识欠缺,对相关技术规范研究不透,部分依靠社会上第三方代为申报,存在一定的法制隐患。

1.2 排污许可证审核发放平台存在问题

排污许可证的申报在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由环保部门在专网后台进行线上审核。在企业申报的过程中,存在系统卡顿、延迟等现象,尤其申报高峰期,影响填报效率,给企业带来一定负担。排污许可证有时效性,因为系统延误造成申报延时,需要加以避免。审核中线上对照线下标准规范,逐条梳理,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疏漏,需要审核人员细心、耐心。

1.3 证后监管力量薄弱

我国为加强证后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生态环境部印发《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持续推进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和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发放排污许可证时,部分企业一领了之,对需要履行的环保法律义务不了解;有的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个别企业抱有侥幸心理,存在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出现,对后期监管带来一定隐患。企业数量较多,执法部门人手有限,尤其是县区级基层执法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对排污许可证“按证执法”要求不熟悉,怎样对数量较多的企业进行严密的证后监管,及时掌握企业动态,新的形势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1]。

1.4 分类错误导致申报核发偏差

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环保部门核发人员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和最新《国民经理行业分类》,对申报的固定污染源确定行业类别、管理类别。行业类别确定是哪个行业,从而参考相应的技术规范,按照技术规范明确企业的污染物种类,处置方法等。管理类别分为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登记管理[2]。因判断类别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指导企业全面的治污设施,因此,对污染源进行分类是申报排污许可证关键的第一步。如若在这个环节出现错误,将导致排污许可证申报的类别错误,且不适用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后续监管的各种问题。同一个企业可能存在多种生产工艺、生产线,参考哪个技术规范、以哪种技术规范为主,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就会出现核发偏差。

1.5 企业台账管理不当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12月25日印发了《安徽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方案(试行)》,其中明确要求:“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台账记录的要求,根据生产特点和污染物排放特点,按照排污口或者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记录。”台账记录要求既专业又细致,记录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生产设施运行情况等。但有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够重视或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导致不懂、不会做台账,为了应付检查,只能求助第三方补做台账,导致生产和管理脱节,台账不能真实反应生产经营状况,甚至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出现。

1.6 环境管理部门专业水平与实际工作有差距

排污许可制的实施,要求环境管理部门具备高水平的环境管理知识。熟悉可能涉及的上百个技术规范,可能实施的各种治污方法和多种治污设施的运行方式。排污许可证具有法律效力,“谁发证、谁负责”,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发证错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夯实专业能力,不然就会出现专业水平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2 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企业守法意识,加快转变管理思路

政府部门要多举措提高企业守法意识,聘请相应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环保宣讲,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结合“四送一服”等专项行动,帮扶企业尽快适应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要求。宣传部门对企业宣传违法后果,提高企业自主排污管控意识。敦促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力求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2 加强网络平台搭建,提高申领工作效率

依托国家环保部搭建的审批平台,可以聘请相关领域专家,针对开发平台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搭建高水平网络平台。可以推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数据库,整合工商、税务、供电、执法、环境审批、生态等多部门多平台信息,真正实现“一企通查”,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信息电子化。审批部门在审核资料时,能及时在大数据平台查到相关真实信息,提高发证效率[3]。

2.3 严格环境执法检查,创新监督管理模式

监管部门对各个企业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频次增加,需要创新监督管理模式。通过增加“联动式检查”,联合公安、检察院、城管等相关执法部门,集中整合执法力量,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大检查。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纳入各个单位每年固定执法动作,多渠道增加环境监察执法力量,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2.4 学习并完善分类方法,掌握最新技术规范

按照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审批人员要通读研究,对分类方法熟练掌握。及时更新技术规范知识储备。针对分类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向省级、部级专家进行请教,及时组建审批小组,实行三级会审机制,构建排污许可审核专家库,充分增强审核储备人才。遇到疑难问题,必要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建立地方审批内部体系,为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

2.5 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台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特长,联动宣发部门,对新出台的《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进行全面宣传,营造全社会共治氛围。监管部门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环保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分行业、分类别召开专题学习培训会,针对重点管理、简化管理企业台账,如何规范化、细致化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开设咨询热线,为企业咨询答疑解惑。

3 结语

随着对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企业要更快适应新型监管模式,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动力。作为管理者要加强执法队伍力量,增加排污许可证核发人员专业素养等措施,不断对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正视并予以改正,落实按证排污和强化依证监管,做到“一证式排污,一证式监管”。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污染源台账
智慧化工园区刺激性气体污染源定位技术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纤维比电阻仪校准规范》等8项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发布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规范 刮水电动机、液压制动钳团体标准发布
以高标准促高质量——山西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扫描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基于热水器除菌技术规范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污染源数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