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生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废弃闲置的大量纺织服饰产品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服装行业过往的发展道路,从而探索一条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随着文化艺术生活的日渐丰富,舞台服装作为一类有特殊用途的服饰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在各类舞台演出产生的舞台服饰,却在演出结束后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对其可持续的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
1987年联合国出版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至此,全球各领域基于此基本概念对可持续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21世纪的今天,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逐渐取代经济发展,而成为全人类及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服装行业从业者开始意识到服装产业在能源消耗和绿色环保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可持续时尚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安娜·布里斯玛(Anna Brismar)是服装和纺织领域的“可持续化”专家,她的公司“绿色战略”(Green Strategy)对于可持续时尚的解读为:现代社会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这包括我们如何生产和消费服装、鞋子、配件和其他纺织品[2]。如今,瑞典几乎所有主要服装公司都在可持续性领域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生产阶段。而且还越来越多在用户层面鼓励更多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在中国,可持续时尚的服装设计仍是一个新概念,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技术及产业的缺失,给可持续时尚产业的具体实施带来巨大的困难。
舞台服装是在舞台表演中使用的服饰总称,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服装成为了剧本创作要求下符合角色表演要求的特定服装,它存在于特定的舞台空间与美术场景之中。舞台服装可以假代真,它与生活服装不同,虽然是生活服装的艺术再现,但它的假定性高于实用性,艺术表意性也高于一般生活服装。舞台服装可以分为戏剧服装、戏曲服装、演艺服饰等不同类型。
戏剧服装是指歌剧、舞剧、话剧等戏剧表演的艺术服饰。戏剧服装表现形式比较写实,接近生活服装,但艺术表现形式更为突出。戏曲服装,旧称“行头”,包括戏衣、盔头、戏鞋三个部类,是中国历代戏曲演剧服装(纵向)、全国各地所有地方戏剧种演剧服装(横向)的统称[3]。戏曲服饰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上传下承,形式完整而稳定且具有经典意义,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艺服饰一般是各类综艺晚会、文艺活动中的服装,款式新颖夸张,色彩强烈,材质多样,有大量面料二次造型和非服用材料装饰,表现特有的创意且引领时尚潮流。舞台服装不仅单纯为表演而服务,也是一种视觉艺术效果的展示,服装在剧情的假定中成为角色的形象符号,借助舞台特有的空间形式来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台服装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舞台服装演出结束后会被废弃或闲置。首先,舞台服装是根据不同的剧目情节而设计,剧目演出周期结束后,服装作为消耗品就会被闲置。有些装饰精美、制作成本高的服饰,比如传统戏曲服饰,会被收回保存。戏曲服饰,尤其是传统戏曲的戏服一般选用真丝类材料制作,其价格高、透气性好、光泽柔和,呈现的舞台效果好,但不宜保存,不便维护。有时储存不当,也不能再使用,只能直接丢弃。其次,有些舞台表演只有一次,但对服装设计的要求极高,需要极具个性化的服饰。比如一些综艺晚会中的节目,为契合主题进行特别的创意服装设计,其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个性化特征明显。这类服装一般没办法再进行使用,而由于服装使用频率低,服装质量完好,弃之可惜,但留存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有用武之地[4]。第三,舞台服装具备服务于表演的特殊性,与日常生活服装的差别较大。舞台服装作为剧中人物角色外部形象,日常生活服装所要求的合身、耐穿、简约等因素失去了支配作用,符合角色假定情境的人物性格、身份、时代等经过艺术化的设计处理,其表现高于生活的艺术效果。因此,这些服装也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在演出结束后必然会导致其被闲置。
低碳生活和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环保理念通过公益活动、影视作品、新闻舆论等各种途径影响着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中,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接受和认可。衣食住行,服装作为与人体关系较为密切的产品,已然成为人们寄托可持续理念的载体。为长远的发展考虑和社会价值观的取向,部分服装产业已经逐步将可持续理念应用到设计中。舞台服装作为服装产业的一个分支,针对其出现的废弃闲置现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化发展方式。
要做到舞台服装的可持续性,从设计的根源上就要考虑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导演和舞台设计师旳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导演在服、化、道创意理念的开始就要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设计师从服装设计的角度可进一步开展可持续的环保理念设计。舞台服装可以假代真,服装材料可尽量选择环保材质,比如天然环保面料毛、棉、丝、麻等;鉴于舞台服装的创意设计要求高于其对实用性的需求,结合剧情实际对演艺使用后无需保存再使用的服装,可选用环保可再生材料进行设计,以便进行原料的回收再利用。
艺术院团、艺术院校以及文艺团体等可建立经典剧目舞台服装资源库,对表演用过的服装进行回收管理,投入再循环使用。戏剧舞台服装的种类丰富、样式多变,对演出过的剧目服装进行回收、整理,可投入同类剧目演出的循环再使用,可以延缓舞台服装的废弃时间,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戏曲服饰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具有传承的可持续性。戏曲剧目经典,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对戏服加强保管和维护,可使戏服进行循环使用。对戏曲服装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收藏管理,使戏服的色泽、质量、款型等时刻维持在最佳演出的状态,对于戏曲服饰进行循环演出是极为有利的。舞台服装妥善的管理可以增加使用的次数,可借助一些干燥杀菌设备或防霉设备,来提高舞台服装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舞台服装的循环使用寿命,增强舞台服装的可持续性。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个性化舞台服饰进行拆解重构设计,既能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减少了服装垃圾的产生,符合节能减排、循环再生的理念。这对于个人或者演艺团体来说,能解决部分闲置资源和减少空间浪费,提高了舞台服装的使用率。从宏观角度来看,它能让一部分被闲置浪费的资源重新被利用起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如果能对被废弃的舞台服装加以回收利用、进行设计再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舞台服装的低频率使用与可持续之间的冲突。通过对舞台旧衣的拆解、改造、重构,不仅能减轻环境压力,也可能带来从事舞台服装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设计职业出现。设计师可建立舞台服饰可持续发展工坊,收集个性化的舞台服饰,进行活态创新设计。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设计出发点融入环保意识是一份社会责任感,也是向社会传递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某些舞台演艺服装的改造可以满足人们对有特殊意义服饰的情感依赖,可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满足感、怀旧感和继承感。个性化舞台服装虽是过去式的演艺潮流,将可再生的部分融入当下演艺风格的审美改造后,必将焕发新生。重构设计再造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最简单直接地实现可持续的方法。从这个方面入手,对被废弃闲置的舞台服装进行再设计,不失为发展舞台服装可持续的一种有效手段。
舞台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艺术形式,探究其可持续的发展亦是对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从舞台服装的设计角度,导演和设计师要关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设计创意初期在服装材质、后期保存与延续使用等方面就考虑可持续的设计方法。经典剧目的舞台服装具有可传承的持续性,要选择合理、科学的维护保养方法,妥善地收存和管理可以将其投入循环再利用。个性化的演艺服装可以进行拆卸、解构、重新再设计,可重新投入为舞台表演服务或进行活态新生的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