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的发展和启示研究

2021-11-28 08:33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外交政策外交和平

张 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70多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经济的中心任务的转移不断进行调整,大体分成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中国外交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思想。本文将在梳理中国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价值和启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和平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外交实践后形成并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分,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十九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竞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各种性质的战争十分频繁。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国际工人运动也产生了新变化。普法战争爆发期间,马克思提出了和平的国际原则,指出:“同那个经济贫困和政治昏聩的旧社会相对立,正在诞生一个新社会,而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因为每一个民族都将有同一个统治者——劳动!”[1]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局部调整,削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相适应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结合革命的暴力和和平两种方式来实现革命,这对于国际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宁的和平外交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列宁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垄断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并形成理论体系。在列宁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国际上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加上欧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路线的错误,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而在俄国,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极大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从国际上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将长期共处。因此,列宁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2]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虽然充满这矛盾和斗争,但是也可以实现和平共处,即在政治上相互承认、相互尊重主权独立、互不干涉内政,在经济上平等互利。

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建国初期初步建立阶段、六七十年代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突破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和平外交思想的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国内经济停滞、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失业众多,生活贫苦。如何快速地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成为摆在共产党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的措施,斩断中国向外界获取援助的渠道,妄想把正在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因此,为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中国采取和平外交的态度,主张与帝国主义国家也要和平相处,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的也要团结。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在万隆会议上号召广大亚非人民加强团结,在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加强警惕的同时,要争取世界和平。总之,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确立起和平外交的思想,这对于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抓紧生产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六七十年代和平外交思想的曲折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开始走向恶化。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于斯大林坚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给予了根本否定,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过渡到社会主义,希望世界各国的共产党放弃武装斗争,主张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此外,苏联在东北发动珍宝岛战役,这也是中苏友好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修的“两条线”,中美之间、中苏之间在外交上都处于敌对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着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而美国也希望拉拢中国来使自己在美苏冷战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适时地提出了“一条线”战略,开始“联美抗苏”。中国同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建交,改善了中国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打开了中国和平外交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平外交思想的突破发展。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矛盾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主题已经转向“和平与发展”。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获得了解放,希望通过发展经济改变本国或者本民族的地位是他们的迫切要求,所以他们十分渴望世界和平。因此,中国改变了过去“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破除意识形态的壁垒,与世界各国开展全方面的外交关系。20世界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号召世界各国人民一同携手努力,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新时代和平外交思想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开。习近平在十九大上提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话、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3]响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新时代中国继续坚持走和平外交的道路,并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方略。2013年,习近平“正确义利观”提出促使中国与周边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国家以及西方国家形成更加和谐、共赢的外交关系。其次,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于对带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和平外交思想对于指导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中国外交政策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坚持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并坚持以时代背景作为制定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

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政治平稳发展的前提。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交往中,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建国以后,面对苏联的各种侵害我国领土和主权的无理要求,中国政府予以积极地驳回,始终坚决捍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中国在外交上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与各国实现真正的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卑不亢,赢得与世界各国平等交流和合作共赢的机会。同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战争,支持世界各国保持主权独立,独立自主地开展内政外交活动。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面临着被亡国灭种的危机,无数思想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直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才开始真正走向复兴之路。历史证明,认真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对于中国外交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4]往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实践活动始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深入发展。

坚持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70多年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下,中国政府明确表明,中国始终坚持捍卫自己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反对霸权主义,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改革开放后到今天,中国已经日益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社会上扮演者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并对于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在和平的外交政策下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既要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也倡导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着眼于本国发展,也希望让更多的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坚持顺应时代主题。列宁把世界历史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称为时代。其中,“处在时代中心的特定阶级,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发展方向和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5]时代主题就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下,第三世界的国家和民族纷纷寻求民主解放和建立新的国家,这无疑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力量,削弱资产阶级的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做好预备。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判断世界的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成“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时代的影响,国际环境和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实事求是,对时代主题做出正确的预判,也要求党在制定外交政策时要根据对于时代主题的判断不断做出调整。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外交和平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政策:失去欧盟后的英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吗?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博弈·和平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期盼和平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