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东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金华 321013)
跟很多单位的人打交道时,发现一些单位缺乏活力,单位里人际关系也不太理想,为什么呢?这很影响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和长期发展。怎么抓,好像很难抓,细细分析这个道理跟国家治理也有相通的地方。
笔者从思考如何管理好一个单位得到启发,认为财政与国家治理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
无论是对一个单位来讲,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分配问题很重要。分配的对象除了工资收入外还有占有的资源(可以把除了工资收入以外的利益流入都归入,比如晋升的机会、参与决策的机会、学习的机会等)。目前,中国的总体经济运行还算平稳,但是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得低收入人群生活更加艰难,心理失衡加剧,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基础。没有社会的稳定基础就没有整体社会和谐发展的可能,如何合理地缩短收入差距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和谐发展才能吸引国外优秀人才进来,同时留住国内优秀人才加入祖国建设中,长期形成良性循环,对子孙后代的发展也很有利。如果人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样会使得低收入人群生活更加艰难,内心没有安全感,心理失衡加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基础。
现在收入差距方面的最大的问题是,跑得快的积累财富速度越来越快,跑得慢的积累财富速度越来越慢。全社会应该搞好针对富人资金的蓄水池,减少资金多会占有更多发展资源的优势,创造低收入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待遇。
关于调节收入分配和占有资源分配问题的应对措施,这里主要谈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调节收入差距,要知道收入差距造成的原因。收入是个流量的概念,比如2020年两个家庭的总收入有很大的差距,可能是由于劳动取得的工资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存量的财富(有多套房出租取得的收益)带来的财产性收益等。
具体实行的措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关于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涉及到很多个税种,与收入分配有关的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遗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
第一个就是关于个人所得税。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以个人为征收最小单位改为以家庭为征收最小单位,统一衡量家庭的承担税负能力。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如果计税所得达不到一定标准,搞一个负所得税,政府对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由目前的分类综合所得征收改为综合所得征收,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不会提升他们的纳税水平,真正是提升高收入水平的人的缴纳的税收。比如有些人有几十套房产,出租收益现在基本没有真正纳税。再比如有人数亿元的资金低价买入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赚取的财产转让收益没有纳税。
第二个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市农村建设税或称为城乡建设税。
首先这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农民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权利。目前,农民享有的公共品要远远少于城市居民,必须有一个制度化的东西去永久性的保证农民享有更多的公共品权利。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专用于城市建设的,属于地方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应交的增值税、消费税总额之和,并没有说是发生在城市的增值税、消费税。
第三个是消费税适当扩围。
由于消费税征税范围有选择性,税负具有很强的调节性,其一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把一些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纳入到消费税征收范围,可以抽肥补瘦;其二可以引导一些好的消费习惯,校正不好的消费行为,引导消费结构进而引导产业结构,把一些高能耗、不可再生及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第四个是针对所有存量商品房征收的房产税要出台。
征房产税一定要在保有环节征,增加持有的成本,所有商品房纳入征税范围,征税时同时要考虑房屋市场价值和面积两个因素,可以有相当可观的免征额(把低收入群体排除在房产税纳税人之外)。
第五个就是要做好征遗产税的准备。长期来讲,一定要征遗产税,这是调节财产收益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三次分配要很好的运行是以遗产税或至少财产公开为前提。这个征遗产税的政策实施放在针对全社会所有存量商品房开征的房产税出台并顺利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考虑。
第六个考虑开征以家庭综合消费支出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能否考虑家庭综合消费支出(包括消费在教育、医疗服务、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支出)的税收。一般来说富裕的家庭总共的消费支出较多,其子女可以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生活质量相对较好,子女取得高收入的能力和渠道较多,这样会造成富裕的家庭与贫穷的家庭后续的贫富差距拉大。对家庭总消费支出征税,调节家庭总的消费支出,促进起点公平。
调节房价。由于这几年房价涨得太猛,有多套房产者或专门的房产投机者通过转让或出租收益远远超过靠劳动所得。限制投机性房产交易,改变房价上涨的预期,对所有产权房(不只是增量房,而且包括存量房,农村住房暂不征,对于人均面积低于一定数量免征)。长期要改变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开源节流。
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通过内幕消息赚得暴利和利用大资金操纵和打压股市的调节行业收入差距。众所周知,金融保险等行业收入远超一般行业,这跟行业存在暴利有关,不太合理。对一些有一定垄断程度的行业如电信等引入竞争机制。
调节单位内部收入差距。每个单位员工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差距不得太大(比如十倍以内),尽量做到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为主,根据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尽量较少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负外部性。由于有很多门槛,比如城乡户籍制度限制导致农民工进城务工难(有些单位用工限本地户口,还有自己的养老、医疗及子女的教育等也会产生问题)。
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减少因病因居住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贫困的情况。关于低收入人群,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农村低收入群体,可以政府拿钱培训工作技能,加大农业补贴,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创造便利条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报告显示,造成农村与城镇贫困家庭低收入的最主要原因均为受教育程度较低,而农村贫困家庭低收入则还受到户主健康状况与社会保障程度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等现状以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幸福生活。
取消“现金分红税”。现金分红属于个人所得税中规定要缴纳个税的一项:股息、红利所得,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大家通常提到的现金分红税。股东获得的税后分红根据现在的政策扣除税收比例不一样,持有股票一年以上的,不扣税,持有一个月以上不超过一年的交税10%,持有不到一个月的扣税20%。由于现金分红税的差异性政策,使得现金分红更有利于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大股东。取消现金分红税,有利于小股东,能够活跃中国资本市场,有利于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正当竞争,减少政府权力寻租空间。制度要透明,审批手续简化,操作要阳光公开,减少腐败。
导向问题。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往往没有活力跟设置的目标有关系,如果很多人认为设置的目标不切实际不合理,干活的积极性就没有了。还有就是一个单位选出来表彰的对象应该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对象,有些单位选出的对象无论是人品还是服务工作方面都很欠缺,这就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了。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
应对措施。关于地方政府治理应该设置的考核目标,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从平常老百姓关注的事情中找到正确的政府业绩衡量的指标。比如经常看到在城市生活的父母不同意女儿找农村对象的事例,是因为农村的对象家庭一般负担重。农民子女在城市安家落户难(结婚、买房等),这说明农民子女的父母收入低且没有大家觉得还不错的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可以归纳为农村子女在城市安家落户的难易程度角度看问题。农村公共品供给得怎样,有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角度去分析。比如从农民子女的大学、高中升学率与城市子女大学、高中升学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在农民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质量远不及城市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质量。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城乡教育的投入上明显不均衡。这可以归为第二个角度看问题。再如可以从分析农民平均寿命与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农民所获得的医疗保障及饮食起居条件远不如城市居民。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上明显不均衡。这可以归为第三个角度看问题。从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和城市商品市场需求看,目前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很低。这是因为农民口袋里钱不多,或考虑到没有社会保障问题而不敢花,没能形成真正的需求。而且没有相应通讯信息设施,农民无法与外界联系,无法获取市场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无法提高。这可以归为第四个角度看问题。从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文化活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相比,前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国家在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这可以归纳为第五个角度看问题。
从以上列举的五个角度可以判断农村公共品供给程度是否合理。若这些方面都没什么问题的话,说明城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已经比较均衡,可以讲此时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程度较为合理。相应的可以设置五个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
关于政府应该表彰的标杆,应该是能为社会创造出较大社会价值的企业和个人,传播社会正能量,采取公平竞争手段,企业和个人的价值观都很正确,对他人产生比较大的积极带动作用。
人民意愿反映问题。老百姓的真实诉求得不到及时反映,以及不能很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往往跟民主决策机制和政府的信息披露有关系。可能是反映层级链条太长,可能是选出的代表不能真正地履行代表的职责,还有就是有些信息过滤掉了。
应对措施。民主决策机制要履行好,要选好代表,同时依法披露政府信息。从一个单位来讲,有没有选好代表,代表能不能真正代表大家。如果一个单位选出的代表都是只跟领导走得近的没有真正倾听老百姓呼声就不是好代表。
民主机制,要反应好群众真实的需求(代表选择合理、从上至下与从下往上决策机制结合等),畅所欲言,当然也不能胡说乱说。比如有些人可能对教育方面比较短视,这就要地方领导把好关,把握好大方向。
政府要依法公开政府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老百姓监督。特别是政府公开的预算报告,应该很细,比如一项工程的支出,多大规模多大标准,专业人士一看就能判断是否远远超标方便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