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烨
(玉田县委党校,河北 玉田 064100)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能充分发挥凝聚党校人精神纽带的作用,体现出党校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在对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有强烈认同感的基础之上,发挥红色文化的指引性作用,通过精神上的指导使党校工作者和管理者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进取意识,能在精神上的引导之下,建立一套运行有序,效果优良的教学管理系统和评价考核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通过教育科研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推动党校红色文化建设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只有丰富党校职能的多样性,才能让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党校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对党建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改进。由此可见,构建常态化的党校文化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校红色文化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构建常态化、科学化的党校文化建设机制,有助于完善党建工作的相关理论,推动党校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重要作用,在复杂世情和国情的新形势下,实现党校红色文化工作教育意义的创新性转化,同时,在实践层次提高,党校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征在提升党校各项事业水平和适应新时期党校工作发展重要性的同时,满足党校常态化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
基层党校管理者要构建常态化的党校红色文化建设机制,在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的基础之上,发挥基层红色文化的渠道和阵地性作用,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强化理论认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发挥党校的教育和培训功能,在方针政策方面予以及时有效的支撑,在宣传党的各项路线基础之上让党校在基层发挥明显作用,提高时效性。党校红色文化的优良与否,关系着党校各项工作和事业质量的提升,也有关党校整体运营水平,更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进程推进的重要抓手。
此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党校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发挥,有助于构建常态化的党校红色文化建设机制。这也是推动党校创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2015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相关人员要加强和改进党校的工作,而改进党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推动党校的文化建设。红色文化作为党校发展的重要指引,在社会生活变化日益快速且深刻的背景下,红色文化同样能发挥重要的机遇性作用,对提高党校工作质量以及解决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阶段,基层党建的软硬件设施都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这也带动了干部教育培训整体水平的提升,对提高党建工作人员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党建形势的发展和区域功能定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各行各业对党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实现标准化的党校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指引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背景下党校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认真思考党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让党校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解决一系列的弊端。目前,党校红色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国家层面,指导文件不断颁布的背景下,党校承担的具体任务也做到了分工明确,因此,党校在管理和工作中,必须按照安排和部署进行党校工作的规划和等效活动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党校的引领性作用,发挥红色文化的指导性价值。但是,当前阶段,党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在教育,科研和决策咨询等方面,各级党组织尽管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但由于党校文化建设偏于保守,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推进的方案,党校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着意识不够强和管理机制有待改进等问题。
基层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对人才培养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再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党组织也要关注到党校的重要意义,要发挥基层党校的引领性和建设性作用,在提高党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阶段,党校教师享有国家规定的关于教师的各种待遇,这就是党校系统内部的一校两制原则。而这一原则带来的是制度体系不合理,不够健全和智能定位,缺乏有效性等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党校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对相关人员的引导教育也存在着弊端。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基层党校逐渐形成了关于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相关制度,这为党校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近些年来,党校也在围绕着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基层党校工作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党校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也给党校的创新性发展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学术界当前对党政工作和红色文化的研究已经到达了强有力的深度和广度,这就导致党校红色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创新途径。
红色文化从根本上来看是要靠人传承的,而党校人才的培养,就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扬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阶段党校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无论是学习内容的落后,还是培训形式的保守性都制约了党校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影响了党校内部人才的培养。当前阶段,党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主要包括学习进修和人才交流等方式,这两种方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相对成熟,展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党校内部缺乏有效的生机与活力,主要是由于干部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不足导致的,由此,党校的各项工作有待提升,教育科研和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强化基层党校红色文化教育方针,相关人员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工作原则,在发挥党校红色文化建设特殊性的同时,认识到党校文化建设对人的提升和整个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一般的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相比,党校红色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党校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党校具有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劣势环境,只有广泛的借鉴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干部的经验,同时,针对党校的特殊情况,才能创立科学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党校红色文化教育机制,具体而言,在新时代强化基层党校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要想实现基层党校红色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发展,相关人员要关注到思想观念的重要意义,发挥红色文化在党校工作中的正向促进作用,认识到新形势下党校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再发挥党校文化意义的同时,结合党校的具体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党校红色文化传承方案和管理方案,依据党校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让红色文化能在党校内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同时,党校的管理者要根据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构建起良好的党校文化宣传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党校学员和教职工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觉传承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要想更好地履行党校工作的职能,发挥党校的文化促进作用,党校相关人员要在党校红色文化建设方面予以更多的政策保障,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加大党校教职工和学员对红色文化理论的认识,根植于党校红色文化的根基,根基起具有特色的党校红色文化研究系统。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仅承担着宣传党的红色文化的职能,也承担着育人的使命,只有在探索和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之上,做到不断的创新,在实际情况的引导之下,提色文化建设的科学性特征,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体系构建的同步发展,让党校在宣传红色文化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让红色文化在推动党校事业改革和科学发展方面有更突出的意义。
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党校红色文化建设完备性和整体性提升的重要保证。在推动党校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坚持以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发挥制度改革在党校红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校规,校纪保证党校内的各种活动能按照正常的方式运行,同时,对教职工和学员的行为予以及时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体制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再调动教育学积极性的过程中,形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同时,基层党校也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根本任务,为此,基层党校的教育人员要与时俱进,而非故步自封,只有不断地探索行之有效的党校红色文化宣传模式和制度方案,才能在优化党校工作流程,完善党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让红色文化在基层党校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要想实现党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关人员要认识到,加强党校红色文化传承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党校教职工作为宣传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中坚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在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的基础之上,让党校内的工作人员对红色文化有更强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强的归属感。因此,在党校育人功能的引领之下,党校应当针对教职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要提高党校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提高党校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和个体化体验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采取多种方式,构建起党校红色文化发展的常态化机制,通过人员建设和队伍建设,实现党员干部个人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党校红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红色文化源于历史传承,而非旦夕之功。要想真正地让红色文化在党员干部的心中有更突出的指引性作用,让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发挥更重要的价值,基层党校必须尊重文化传承的历史规律,要在勇于担负党校历史使命和责任的基础之上,在党校营造起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红色文化氛围,开展一系列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创新思路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打造高水平的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