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小敏 周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现如今,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而传媒行业中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随之发生改变。总体来看,为了能够保证信息内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传媒行业中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扩大,各类现代化智能技术也逐步成为完善内容与创新生产机制的强大驱动力。在这一前提下,传媒行业中的各大平台与媒体之间建立起了多种多样的合作关系。不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努力满足对方的发展需求。事实上,当前的传统媒体行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媒体本身,同时还涉及多个领域内的社会资源整合。在当前的新媒体平台中,社会舆论的趋向开始从之前的显性舆情转变为隐性舆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诸多挑战,不仅要更加关注经济的舆论引导,同时还要全面深入的研究政策走向,基于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营造出更加宽松、互动的发展环境。
在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时代,随着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社交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使传播渠道、格局、用户群体和需求已经悄然改变,传媒行业尤其是传统媒体,包括报业、杂志、广播、电视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媒体行业便产生了媒介融合、融媒体、全媒体的发展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以数字化产业化发展为特征的传媒行业正面临新旧媒体融合的全面转型。各种媒体需要找到自身的更清晰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直面未来的新挑战。
笔者认为,当今融媒体时代媒体发展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词就是媒介融合、融媒体、全媒体。其实当今媒介发展这三个理论术语意义基本相似,只是在媒体发展的不同时间阶段称呼不一样。有新旧媒体的竞争,才会出现媒介融合,然后势必会出现融媒体、全媒体。所以融媒体就是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出现的产物。它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有学者预言:“未来将不仅是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在未来十年所有都将上网,静态媒体未来很难生存。”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创新与发展后,媒体融合趋势已经正式进入了持续深化的过程中,融媒体也呈现出了立体化的发展态势。随着传播生态与传播格局的逐步完善,在思想意识安全领域中也出现了诸多新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融媒体时代中,即使是一段简单的文字、一张图片,都很有可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爆发式传播。如果不能够合理进行引导,将会衍生出无法预见的危害。因此,务必要加速媒体融合,使其向纵深发展,并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将传媒行业打造成开展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除此之外,打通用户互动渠道是推动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在,充分调动起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用户引流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始终贯彻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由于宣传工作本身具有强大的政治性质,因此务必要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将党中央关于新形势的重大分析与判断及时传达出去。其次,要始终贯彻党管媒体。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各级新闻媒体都要做到为党而生,为党立言。同时要加大对相关从业者的监管力度,提高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最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所有媒体行业的从业者都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自己的发声来提高社会范围内的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一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中的竞争核心要素即为人才竞争。而相关的从业企业也要充分发挥出人才优势,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媒后备人才,高校需要主动承担起教育职责,积极创新传媒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方式,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更好地应对融媒体时代中的诸多挑战。
融媒体的发展脚步不会停止,在这一趋势下,传媒行业对于优秀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相比较来看,传统媒体更加重视偏理论和单一技能的人才,但很显然无法符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传媒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高达60万以上,而其中毕业于媒体经营、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十分稀缺,不到总人数的1%。而高校作为输出优质人才的基础渠道,务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义务。通过分析以往的传媒人才培养经验,高校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分析新媒体、融媒体以及全媒体时代中传媒教育行业所应做出的调整和改进。总结来看,高校的传媒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融媒体时代对于传媒人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其次,高校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做出怎样的改革?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融媒体时代中,传媒行业同时获得了机遇和挑战。必须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来积极创新,深入到行业市场来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整个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融媒体记者”。
媒介形态的高度融合对高校的传媒教育专业设置了诸多的新要求,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必须要走在时代前沿,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都要保持警醒和警觉,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符合传媒产业的发展需求。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务必要挣脱传统观念的桎梏,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了大众视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整个新闻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法很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于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现阶段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工作中,却表现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育者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内容。在我国,开设传媒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有259家,其中绝大多数的高校都专门设置了通识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中却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到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上,很少实现与其他院校乃至整个行业的对接与交流。由于学生缺乏系统化的实践机会,使得他们的专业能力受到影响。其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下的培养方案。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十分陈旧,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定位符合融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会导致学生在进入到行业后屡屡受阻,不具备应有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最缺乏的资源就是全媒体人才,但是目前全媒体人才供给匮乏,基本没有全媒体人才红利。原有的传统媒体人才需要转型升级,才可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但是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媒体人才荒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谓全媒体人才就是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全媒体创意、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胜任全媒体流程与平台建设、全媒体业态与生态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一般来说,全媒体人才的来源是多元的。经过多年积累,媒体融合起步早、经验丰富的主流媒体锻炼和培养了一批能够开拓创新,适应媒体融合需要的全媒体人才。另外,新兴媒体在这些年的发展壮大中,积累了不少胜任新技术、新营销、新内容与新服务要求的全媒体人才,但是他们都在新媒体中发展。高等学校也是全媒体人才的重要来源,但是距离社会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当今传媒类高校教育要有与时俱进的传媒观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打造学生高尚的传媒品质,锤炼过硬的专业素质;从培养理念、通识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具体措施:调整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建立完备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的变化,扩大传媒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建立校外的新闻实训基地,配备完善的师资队伍,积极加强业界和学校的沟通合作。
为了能够打造出更加符合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环境,从根本上改变高校传媒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则必须要积极贯彻全媒体思想,使得高校师生都可以尽快适应崭新的教学环境。当前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虽有改革,但仍然滞后而缺少实质进展。高校内的传媒专业作为为行业培养优质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阵地,务必要重新审视原有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中的不足,积极应对全媒体融合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此外,传媒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创新速度不会减缓。目前行业中所缺少的并不是从业者,而是能够符合传媒岗位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高校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当前乃至今后的各个发展时期,如果想要彻底解决我国传媒行业的人才稀缺问题,必须要分别从供给和需求这两大层面入手来解决现实矛盾。除去原生化的互联网企业之外,在融媒体时代中,传媒行业中的岗位用人需求正在朝向新媒体方向所快速倾斜,人才的岗位需求呈现出了一体化和智能化特点。为此,高校一方面要从育人思想的层面上予以改进,另一方面则要从细节入手来升级育人模式。效仿医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后,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可以提前面对来自行业中的诸多问题,打造出更多优质的智能化全媒体人才。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整个传媒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务必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以往的人才培养经验,从多层面入手来丰富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全媒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