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石慧(广州商学院)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年增速,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以及国外旅游业发展的热门产业。根据相关文件的数据报道,在中国境内已有9万多个村庄加入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行列之中,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从气候条件来看,海南岛全年温度气候适宜,海域环境良好。独特的热带海滨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资源;从经济地缘来看,海南省处于东盟自贸区“10+1”与粤港澳大湾区“9+2”这两个经济带的结合处,经济区位条件非常的优越;从交通区位来看,海南具有较为完善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
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开始逐步规划关于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景点日趋增多,大批海外和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海南,体验海南本地的风土人情,领略海南的乡村生态资源美景,实现回归自然。2007年,海南省凭借着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热带岛屿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禀赋,成功向国家申请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试验区”。根据现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规划:北部以海口为中心发展包括澄迈、临高、定安组成的北部旅游经济区;东部由文昌、万宁、琼海组成的以会展为主的博鳌旅游经济区;南部以三亚为核心,包括乐东、保亭、陵水一市三县,打造热带海洋旅游经济区;西部将以儋州、昌江、东方为中心组成新型工业旅游区;中部经济区以五指山为核心,包括白沙、屯昌、琼中县组成中部热带雨林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然而,在发展本岛旅游业的过程中,在旅游产品、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过程综合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海南省乡村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与当地丰富资源紧密联合并且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首先,通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发展了许多不同的旅游模式。例如,以博鳌镇为代表的南强村是之前博鳌论坛会议的所在地,依托会展经济优势并充分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开展水上旅游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乐东自治县将热带雨林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其中有海洋漂流、温泉圣地等项目得到热推。其次,海南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利用好这一条件开展观光采摘场、高科技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不仅充分发挥了海南省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对乡村旅游的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海南将其拥有的众多民族风俗文化巧妙地与田园风光进行结合,乡村旅游的黎苗族特色凸显。在发展旅游业的大趋势背景下,海南中部地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尽管较外界相对封闭落后,而这些村庄因为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质而吸引了众多旅游者的到来,比如南坤开展的民族风情旅游园区。
研究针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做了概念界定和辨析,并依据海南全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的资源特征进行分类,为更加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和区域间旅游合作提供重要依据。
长期以来,乡村旅游以及休闲农业这两个词被认为是同义词而在各种场合进行应用,因为概念模糊造成了许多乱象。
一是休闲农业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管理,若是对旅游业的理解不深刻、不到位,往往会造成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建设不能很好地与旅游需求相匹配,进而造成旅游业和农业之间的冲突,导致旅游业发展规划难以落实。
二是旅游业的相关规划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规划目前仍不完善,例如,风景区规划、城镇规划等,已经存在的规划标准仍不能较好地与休闲农业相匹配,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种规划之间相互冲突,难以兼容。
三是旅游业主要目标人群是外地游客,甚至是来自境外的游客,属于一种“异地”经济;休闲则更关注本地经济,主要吸引本地及附近周边的旅游群体。如果不弄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盲目规划,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从国家政府部门角度出发,主要是明确归属,细化分工的问题。休闲农业属于农业部,乡村旅游业属于旅游部,同时也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办公室”这样的合数办公部门设置。但是当到基层之后,特别是到了县村级别,很容易将两者混淆,导致这项事业管理混乱,因此,本研究致力于理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休闲农业开始于20世纪中期,城市发展快速、人口增多,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久了不免会有压抑的情绪,为了得到缓解,他们渴望享受乡村中的宁静和悠闲,向往田园生活。因此,休闲农业在国外特别是意大利、奥地利这两个地区开始兴起。休闲农业通过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活动、农林渔牧生产、田园景观、农家生活等资源,提供一种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方式,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让人们对农业有深刻的体验,提高农民收益,将农业作为基础,通过服务的手段,使得游客达到休闲的目的,是将农业以及旅游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型产业。
乡村旅游是与城市旅游相对应的一个地域概念。最早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原本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返回家乡度假,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遍布世界各国。在中国,人们通过乡村旅游常还能达到寻根问祖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现代乡村旅游开始出现,这些旅游景点借助乡村独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这些自然环境,发挥乡村建筑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然后与传统乡村旅游进行结合升级,产生了许多新的旅游模式,如农业体验旅游,休闲会议等。它是一种与“乡土性”相关的旅游形式,提供农村地理范围内的综合旅游服务。
(1)发生地点。这两种方式的发生区域都是农村。我国对休闲农业这一旅游项目的发展进行了四种类型的规划,传统特色农区就是四种类型其中之一。旅游局在相关文件中指出,通过促进乡村旅游地区集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带,充分利用农业产业集中区域这一优势然后发展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集中区。
(2)资源利用。这两种旅游产业在开发过程中所利用的资源也有很多重合之处,比如田园景观、乡村生活、农业经营、农业生产等各项农业乡村资源。两者都是将农业和服务业这两种产业进行结合,对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发展、优化经济的结构、拉动社会的消费、解决农村人口就业、促进农业传承和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3)功能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功能上也有交叉重叠之处。乡村旅游可以帮人们实现度假、娱乐、购物、会议等诸多目的和需求,它是一种综合旅游产品。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休闲农业区,其经营范畴已经远远超过农业,涵盖了休闲农园和农区以及特色酒店、民宿、餐饮和游憩等功能,游客可以播种采摘、体验农民生活、度假、观光、会议、娱乐等。
(1)本质差异。从根本上来讲,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农业要从粮食、油料、蔬菜、肉类、水果、医药、木材等单一农产品的生产向休闲观光、就业、创造收入、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发展转变。发展和促进加工农副产品的产业、交通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新产业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谓“休闲”,是指在休闲时间里各种“游憩”,以获得身体健康、身体调节、身心快乐等业余时间,各地区之间的差别不大。因此,并不需要非常刻意地强调“不同的地方”,而是根据城乡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设计一系列与农业有关的活动,让参加者放松和娱乐。乡村旅游从根本上来讲属于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形式。大众普遍认为旅游是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地方去进行休闲、办公或其他目的,并且在旅游目的地不会停留超过一年的时间。它主要包括娱乐、探亲访友、商务考察、医疗保健、度假、宗教信仰等六大功能。因此,乡村旅游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探亲访友、休息度假等,需要适应“异国情调”的条件,根据地域差异培育旅游景点。
(2)市场差别。旅游业的主要群体目标是外地人甚至是境外游客,人们离开他们常驻的地方,体验具有乡土性和差异性的特色旅游;休闲农业则侧重于本地经济,它的主要群体目标是本地及附近周边的人群。人为了舒缓心情,渴望享受乡村中的宁静和悠闲,向往田园生活。
(3)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差异。休闲农业的客源大多是本地人,他们来到农村通常停留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周末或者闲暇时间当天来当天回,消费额相对较低,重游概率高,最常见的形式如“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具有异地性的特征,旅游者一般停留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并且重游概率低,同休闲农业相比,消费金额较高,旅游者往往具有“难得来一次”的心理。
(1)国家级休闲农业点。目前,全省的休闲农业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个级别。五星级休闲农业点有海口开心农场、世外桃源休闲农业养生区、龙泉乡园、海南屯昌梦幻香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兰花世界、白沙罗帅休闲驿站等。国家级休闲农业点主要在海口地区以及三亚地区呈现聚集分布,其余的则零星分布在保亭县、万宁市、琼海市、屯昌县、白沙县、儋州市、文昌市、昌江县这8个地市当中。
(2)省级休闲农业点。省级休闲农业点主要有休闲农庄、休闲观光园、休闲农业园、观光果园等休闲农业形式,比较典型的有:海口火山泉休闲农庄、万岱农业休闲观光园、海口斌腾石斛休闲农业园和海南鲁宏休闲农业观光果园。与国家级休闲农业点不同的是,省级休闲农业点海口市为13个,聚集最密;琼海市和澄迈县分别分布8个,较海口市次之;儋州市有7个,排第四位。相比于国家级农业点,三亚市省级农业点的分布则较少,只排在第五位。其余的省级休闲农业点零星分布在陵水县、保亭县、文昌市、万宁市、五指山市、安定县、白沙县、乐东县、屯昌县、琼中县、东方市、临高县这12个地市当中。
(3)市县级休闲农业点。市县级休闲农业点分为休闲农庄、休闲农园、农家乐和休闲乡村四种,有代表性的为北山农家乐、四季香贡鸭农家乐、三亚南鹿莲雾休闲庄园、三亚游龙生态农场、南海休闲农庄、农盛达休闲观光农庄、长丰镇文通休闲观光园区和大茂镇张氏家庭农场等。市县级休闲农业点主要在海口地区、琼海市地区、保亭县等地区密集分布,其余市级休闲农业点主要分布在澄迈县、三亚市、陵水县、琼中县、定安县、屯昌县、万宁市、五指山市、儋州市、东方市、文昌市、乐东县、昌江县、临高县、白沙县、安定县等16个地市区域。
全省的乡村景点按椰级评定标准划分为一椰、二椰、三椰、四椰、五椰。一椰级景点主要在通什市、乐东县和琼中县较为密集,该地区一椰级乡村旅游景点有5处,剩余一处在文昌市,其他区域无一椰级景区的分布。二椰级景区在多个地区集聚,主要有通什、保亭、万宁、安定、临高县地区。三椰级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保亭和陵水区域、定安地区,其余乡村旅游景点零散分布在其他各地区。三椰级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保亭县和陵水县地区、澄迈县地区,其余乡村旅游景点零散分布在其他各地区。五椰级乡村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三亚市和保亭地区,澄迈地区,其余景点零散分布在其他各地区。
海南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包括郊区、风景名胜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典型的郊区乡村旅游,例如位于海口市永兴镇的美孝村。美孝村坐落在羊山-万年火山区附近,地理区位优势显著,火山地貌独特,尽管耕地资源贫乏,但是当地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该村大力发展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的种植业。美孝村作为十大旅游名村之一,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以及生态文明,着力开展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其中项目主要有休闲活动、果园采摘、农工项目、农产品等。再如,琼海市美雅村同样也是开展郊区乡村旅游非常成功的另一典型案例。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坐落在万泉河口,与博鳌禅寺以及举办亚洲论坛会场接近。随着博鳌镇、博鳌村带公园和博鳌亚洲论坛的建设,给美雅村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遇。2012年以来,美雅村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实施推进,村落面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随着各种服务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该村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再如,什寒村位于琼中县红帽镇西部相对偏远的区域,交通很不便利,并且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该村虽然贫穷,但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和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此外,该村还是黎族苗族共居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全村人口在500人左右,其中苗族超过半数,共300多人,黎族200多人。这种气候条件适宜的自然优势及民族聚居的人文优势,为什寒村开展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海南全域范围共享农庄共有159家。共享农庄的主要代表有:龙寿洋共享农庄、新潮辣木共享农庄、盛大共享农庄、南洋情共享农庄、万泉花果共享农庄、中和共享农庄、琼盛共享农庄等。共享农庄点主要在海口区域、三亚区域、琼海市区域,呈现聚集分布,其余共享农庄点分布在儋州市、澄迈县、文昌市、万宁市、临高县、陵水县、陵水县、琼中县、东方市、昌江县、保亭县、五指山市、屯昌县、白沙县、定安县、安定县这16个地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