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11-28 02:21王海燕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中华民族

王海燕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 重庆 401120)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了花篮,并缓缓地鞠了三个躬,简单的仪式传递出习总书记深厚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红军烈士的无尽缅怀,更有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赓续。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长征精神是创造了人类历史奇迹的精神力量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这次战略转移行动史称“长征”。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一群穿着草鞋、抗着土枪的工农红军,跨越了15个省份,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他们始终面临着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他们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难道他们真的是钢铁之躯吗?当然不是,他们的身体与普通人一样,同样是血肉做的。是什么支撑他们一次又一次完成不可想象的任务呢?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也就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力量。

战争中,构成军队战斗力的有两大因素,一是“钢”,一是“气”。“钢”指武器装备等物质力量,“气”指人的精神力量。一场战争,既是“钢”所代表的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气”所代表的精神力量的较量。气为兵神,勇为军本。一支军队无论武器装备等物质力量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人的精神所激发的强大力量。

长征精神,就是创造了长征胜利这一历史奇迹的伟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长征”的概念在长征刚开始时并不存在,当时把这次行动称为“战略转移”“西进”或“西征”。直到1935年5月,中革军委以朱德的名义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长征”的概念。而“长征精神”,则是在总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时概括提炼出来的。

早期红军领导的概括总结

毛泽东: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对长征的精神价值作了精辟概括,他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朱德:红军总指挥朱德在长征中曾说:“红军体现了英雄主义的新观念。我们培养出革命的群众英雄,他们不自私自利,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决心为革命牺牲,一直战斗到我们的人民和国家获得解放为止。”

陈云:1935年10月,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的陈云在共产国际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情况的报告》,他把红军长征中取得的每一次胜利归之于三个原因:一是“英雄主义精神”,二是“党的正确领导”,三是“正确对待群众和得到群众的支持”。

当代党和国家领导的系统阐释

江泽民:1996年10月,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对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包括: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胡锦涛:2006年10月,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要地位进行了新的论述,他凝练地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长征精神的重要来源

长征精神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既源于艰难的战争实践,也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更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是长征精神的重要来源。

传统儒家坚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情怀为长征精神注入理想信念之钙。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之力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儒家几千年形成的大同社会理想和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的深厚情怀,不但为红军将士提供了理想蓝图,也为他们提供了坚守信念的滋养。

儒家经典《礼记》有一篇文章《礼运》,详细地描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个权力公有,消灭了剥削,每个人去除了私心,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彼此诚信关爱,人人各得其所的祥和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无数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形成了以君子(即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大同社会理想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情怀与信念。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样是这样美好的世界:消灭了剥削、消灭了私有制,促使人类解放和人性觉醒,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可以说,在目标设定上,两者有很高的契合性。因此当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能够快速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并将其目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可见,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在树立红军将士的理想信念上有着根基性作用。虽然儒家的探索未能实现“导世界以趋大同”的目标,但他们执守理想、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信念和超越功利主义的理想主义情怀,却濡染着、激励着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挫折、不惜牺牲,走完了漫长而艰险的长征路。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源头。

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是面对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和险境,不畏艰难、不怕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深植于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易经》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位列十三经之首。这部书阐述了天地世间万象变化,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乾卦”的《象传》中有一句国人十分熟悉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生生不已,与此相应,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现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之一。纵观中华民族历史,5000年间经受了无数磨难、风险挑战和重大考验,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包括“伟大奋斗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之一就是自强不息。长征中,红军将士面对险恶困境,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百折不挠、顽强斗争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正是自强不息精神在长征这个特殊时期的表现,是长征精神的关键要素。没有自强不息精神对中国人长期的濡染浸润,红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形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品质的,也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他们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顽强意志既是信念力的体现,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延续。

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滋养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

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流血牺牲,是长征精神又一重要的精神实质。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形成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正是这种精神实质的最好诠释。

所谓浩然正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出自儒家四书之一的《孟子》:“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人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心性修养、做符合道义的事,就能形成一种可以战胜一切的精神力量,他称之为浩然正气。当人具有了这种力量,无论面对外界的诱惑、困难、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气可以贯通天地、凿穿古今,流行于六合之内,正如文天祥《正气歌》所言:“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近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长征中的湘江之战,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率领两个连的官兵,面对嚎叫着冲上来的黑压压的湘军,他们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刻。子弹没有了,就与敌人抱在一起用拳头打,用牙齿咬。易荡平负伤倒在血泊中,敌人端着刺刀冲过来时,他命令自己的警卫员向他开枪。警卫员哭了,不忍心这么做,易荡平一把夺过警卫员手里的枪,同时高喊道:“快走,赶快突围!”然后朝着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牺牲时,年仅26岁。长征中,无数红军将士前仆后继、壮烈牺牲,他们面对生死考验表现出的英勇不屈、敢于牺牲、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彰显了浩然正气的内涵。

长征烈士们的肉体生命已然离开了他们深爱的土地,但他们的精神生命将在更多后来者身上赓续,并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我们的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中华民族
爱听红军的传说
爷爷的长征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